分析利率与货币量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矛盾性。参照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分析为什么美联储以利率

2024-11-11 16:46: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影响,西方主要国家货币当局一般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宏观经济实施积极调控。然而随着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普遍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主张宏观干预政策无效的货币主义理论逐渐兴起,货币供应量目标开始受到货币政策制定者的青睐。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一批货币主义者就正确预见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崩溃,提出了凯恩斯主义宏观微调管理政策无效的观点。随着这些预见逐渐得到70年代的经济滞胀现象验证,以及货币主义者通过对长期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趋于稳定的结论,再加上整个70年代频繁发生石油危机这类实质性冲击,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自然成为西方各国货币当局的必然选择。在当时的政策制定者看来,货币供应量指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上似乎都要比利率指标略胜一筹,货币当局只要盯住货币。然而,虽然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在抑制通货膨胀上一举成功,但由此造成的利率剧烈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美国等的经济的困难。不仅如此,在引入货币供应量目标后,美联储等很快发现货币流通速度大幅偏离原有的趋势,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和相关性都迅速下降,最后不得不放弃该中介目标,当然,虽然近年来这些西方国家的货币中介目标基本已经稳定下来,但经济学界对此的争论却从未停息,学者仍在运用各类方法,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EdwardNelson(2003)iii从新凯恩斯现代整体经济框架出发,去考虑货币总供给变量的地位,认为货币总供给也应该受到持有货币通胀目标的央行的足够关注——尽管他们一直在以利率作为操作工具。文章也综合了许多其他学者的所持有的相同论点,认为货币总量仍然是货币政策的基础,尽管很多模型忽视了这一点。而的学者则是志力于对Taylor规则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判断。例如在为纪念泰勒规则发表十周年,AthanasiosOrphanides发表《HistoricalmonetarypolicyanalysisandtheTaylorrule》iv,检验了Taylor规则对货币工具对美国经济的整体推动,再一次对Taylor规则基本原理,从宽窄两个口径进行了解释。虽然本文是主要为了证明Taylor规则的可靠性而发的,但是仍会明确指出,这种规则也决不是毫无缺陷的货币政策,正相反,它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以及局限性,货币政策的准确性验证仍然是不能确定的。此外,美国和欧洲的数据对Taylor规则进行了佐证,论证了Taylor规则长时期的较好的符合欧美的货币政策发展。总之,相对国内来说,近年来西方学者对此的研究总体上已经成熟完善,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回答2:

将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利率将失去控制,将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又会导致货币供给总量波动。一般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任务的时候选择,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当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时,选择利率为中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