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快门速度的的数值越大,速度就越快。进入相机里的光线越少,曝光量就越少,照片也就越暗。
快门速度越高,运动中的被摄体越清晰;快门速度越低,运动中的被摄体越模糊。快门速度代表相机曝光的时间,一般用时间来表示。如1秒、1/30秒、5秒等。快门速度越慢,曝光的时间越长,进入镜头的光线就越多。
快门速度主要用来控制被摄体运动的轨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夜晚高速的车流。当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时,照片中定格的是一辆辆高速行驶中的汽车,而使用慢速快门拍摄时,记录在照片上的则是由车灯照亮的行车轨迹。
扩展资料:
照片亮度与感光度、快门时间、光圈大小有关。
1、调节感光度,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两方面。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一般来说感光度维持在800以下,比较合适。
2、调节快门时间,快门速度单位是“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快门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多,但是时间过长,抖动会使照片模糊。
3、调节光圈大小,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焦平面越窄,主体背景虚化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比较暗,焦平面越宽,主体前后越清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快门速度
快门和光圈是配套使用的,只有准确的配套值才可以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
至于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光圈+快门值建议看看摄影理论书。
一般快门速度越快就曝光时间短,镜头通光时间少了,自然就很暗不能单一理解快门的。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举例来说,光线好比水流,镜头相当于一个可以控制水流方向和流量有水闸的的洞。光圈是洞的大小,快门是开闸的时间。
开闸时间一定时,洞越小,流入的水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当快门速度一定时,光圈合适(例如 f5.6),曝光正常,光圈太大(例如 f2.8),曝光过度,照片(冲洗后的正片,不是底片)就白花花一片,没有层次,甚至白纸一张;光圈太小(例如f11),曝光不足,照片黑糊糊的,损失低光部位层次甚至没有影像。
洞的大小一定时,开闸时间越长,流入的水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故当光圈一定时,快门速度合适(例如 1/250 秒),曝光正常,快门越满(例如 1/60 秒),曝光时间越长,曝光过度,快门速度越快(例如 1/1000 秒),曝光不足。
需要注意的时,虽然光圈和快门都能控制曝光量,其作用并不是等价的。光圈越小,光的走向越集中,到达胶片(或CCD)成像时,越容易清晰成像,(当然,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反而模糊)景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当需要精确控制景深时,可以先确定光圈大小,再决定快门速度。当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快门开启时间太长,运动的物体在底片(或CCD)的不同部位成像,拍出来的照片当然不清晰,反之,当快门速度很快时,动体在胶片上的成像还没有明显移动,曝光过程已经完成,照片就清晰,也就是把动体凝固在了画面上,所以当拍摄动体时,可选择尽量快的快门速度,然后调节光圈,正确曝光。当然,如果你想让动体在照片上留下运动轨迹,增强动感,可以选择比较慢的快门速度。
基本的学习和理解是必须的。
快门速度快了,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会很暗,应该是在相机用手动档(M档)的时候,因为,在其他暴光参数(光圈、ISO等)都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快,暴光时间就越短,拍出的照片也就越暗。
但是,在用能调整快门速度的自动档(例如P档、T档等)拍摄的时候,不会出现照片很暗的情况,因为,调快了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调整其他暴光参数,使暴光正常。
一般用A档比较好。光圈优先,提高ISO值是适合光线暗的时候用的,光圈和快门都是用来决定曝光的,你的快门太快暗了很正常,新手最好不用S档和M档。P档也可以用用。这些都是拍照原理上的东西,有兴趣可以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