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主旨就是引导人名通过行善来改善人的命运。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扩展资料:
佛教的世界观:
法界一界是佛教了义的世界观。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譬如数学家能如实看清几何体形状,有些人就是看一辈子也看不清;又譬如色盲的人无法看清色盲测试图。所以同一法界,不同的人所见是不同的。
佛教的世界观不仅有超逸的处世态度,也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突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论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必逃避社会责任呢。所以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就提倡以“忠义之心”入世,欲激励人们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很多士大夫因此与之交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中国禅的创始者慧能的那首著名禅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本来无一物”集中体现了禅宗佛教的主旨,它说明了人人皆具的佛性,在本质上是灵妙清净的“空无”,自性就是“空性”。空或无并不意味着自然万物、日月山川彻底消隐虚无,而应理解为是还自然世界(包括人自身)以本来面目的无心状态。无心状态乃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尚未分立以前的本源状态,在此状态中,那种具有知、情、意功能的心灵尚未产生,平常而言的世界也尚未产生。无心即指“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德山宣鉴禅师语)。这无心之心即是佛性,菩提只向心觅,除此之外,更无菩提之道。“无心自成佛,成佛亦无心。”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佛,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是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的意思。觉有三种:自觉、觉他、觉满。自觉是使自己觉悟,觉他是帮助他人也觉悟,觉满是自觉和觉他的程度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又自觉是修慧,觉他是修福,而佛正是这样一个三觉圆、福慧足的大圣人。
知道了什么是佛,也就知道了佛的主旨所在,即是使自已与一切众生皆得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皆得成佛!
普度众生
意思是让天下太平
大家一起赎罪 最终到达极乐世界 很通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