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说全了就是,静悄悄的环境就像是有人吹起了离别的箫声。因此笙箫代指箫声,是借代,整体的修辞应该还有比喻、省略。
这种比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我们知道一旦有音乐响起的时候,除了音乐就没有了其它的声音了,在作者的心中正有一首离别的箫声在奏响,所以周围再没有其它的声音,静悄悄的,静悄悄的似乎在聆听诗人心中离别的箫声,下文作者的回忆也可以看作是这种箫声的具体内容。
全文内容: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
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说全了就是,静悄悄的环境就像是有人吹起了离别的箫声。因此笙箫代指箫声,是借代,整体的修辞应该还有比喻、省略。这种比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我们知道一旦有音乐响起的时候,除了音乐就没有了其它的声音了,在作者的心中正有一首离别的箫声在奏响,所以周围再没有其它的声音,静悄悄的,静悄悄的似乎在聆听诗人心中离别的箫声,下文作者的回忆也可以看作是这种箫声的具体内容。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是周围环境的静让作者联想到箫声演奏时的情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