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 ] qiē〈动〉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说文解字注》:(切) 刌也。二字双声同义。古文礼刌肺。今文刌为切。引伸为迫切。又为一切。俗读七计切。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从刀。七声。千结切。
切 qiē
部首:刀,部外笔画:2,总笔画:4
五笔86:AVN 五笔98:AVT 仓颉:PSH
笔顺编号:1553 四角号码:477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207
⒈割开,截断:~开。~猪肉。~断敌军退路。
⒉ 几何学上直线与弧线或两个弧线相接的一点叫"切":~点。~线。两圆相~。
切 qiè
⒈贴近,紧靠:~身。~肤。
⒉密合,符合:~题。~合实际。[切齿]磨牙,咬牙。〈表〉极其愤恨:~齿腐心。~齿痛恨。
⒊急迫,紧急:急~。迫~。回乡心~。
⒋实在,着实:~实。~记。言语恳~。深~致谢。
⒌中医术语:
①诊断学术语。切脉或号脉的简称。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而从之。”
②治疗学术语。按压。《素问·调经论》:“必切而出。”《素问·骨空论》:“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
③剧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肠中切痛。”
④急速。《医方集解》:“当大升浮气血,切补命门之下脱也。”
⑤将药材制成切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附子泻心汤方……上四味,切三味。”
6.旧时汉语的一种注音法,即用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相拼成音,也叫"反切"。如"童"字是"徒红切"。
7.电影术语。将两段影片不经特殊处理(如溶、划)直接连在一起。
切 qie (轻)
语气词,表示人因对某事物不屑一顾而使气流从口中喷出发出“切”的音。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用两个字来注音。上一个字称反切上字,下一个字称反切下字。拼读时切取反切上字的声(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包括韵母和声调)拼合之得出所注字的读音。如工,古红切。又如王力号了一,了一反切就是“力”。注意:反切采用的是中古音(唐宋时代的通音),用今音拼合出的音可能与字音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就是用前一个字的韵母与后一个字的声母拼在一起,如环,胡安切,即读作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