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孩子活泼可爱,什么话都和自己说;现在可好,整天闷葫芦似的,什么都不想说。你问他十句,他懒得回答一句。你多说几句,他嫌你罗嗦,烦你逃避你……这样的情形,很多家庭都有。父母天天盼望孩子长大,可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这是父母们想不到的。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其实,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早,知道的事情也多,相对个性也比较强,而父母们总是当孩子什么都不懂,好像永远长不大似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而只是让我好好念书,除了读书什么也不让我做。”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而父母对这些却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或者管得死死的,经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渴望成熟的心。还有,一些父母不善于学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许多新鲜的事物和语言父母们根本不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这就导致两代人之间话说不到一块了。 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呢?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自己也要关注新事物。孩子白天在学校学习,回家后一定要给他们一些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看课外书、玩球、与同学外出逛街等,使他们能参与社会的一些活动,这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所参与和喜欢的事情,然后有针对性地交谈,把自己当作孩子中的一员,彼此之间就有话好说了。 其次,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习惯用权威者的姿态站在孩子面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他们说得有些幼稚,但没关系,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表达和争论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而父母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也可以与孩子一起争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时,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给以肯定并引以为豪。 再就是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父母应学会倾听,同时也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父母即使对孩子的问题不感兴趣,也要耐着性子听完,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借此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如孩子与你谈论娱乐新闻时,你要有适当的反应;孩子约你一起玩球时,你要欣然前往。 父母们都很忙,但无论怎么忙,也应想办法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处。共处多了,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找到沟通的捷径,才能对症下药去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和你产生真正的交流,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徐秀莉
说到孩子越大越疏远父母的原因,据我分析多半儿因为爱与代沟。是的,曾几何时我们被父母拥在怀中的时候,小小的脑袋瓜当中认为那就是一切,当父母老人在气若游丝之时,紧紧拉住我们的手之时,我们又害怕失去一切的样子,仿佛那种疏远都不曾出现过一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疏远确实是长期连贯的,而那短暂的得到与失去则是短暂而脱节的。
我还记得,家里亲戚的孩子就是这样,当她还在襁褓当中嗷嗷待哺的时候,她那溜光溜光的大眼睛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几乎都可以带出笑容来,但是当她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每一次她放学归来父母的照顾,多数时候都成了一种负担,直到她毕业之后在挑选工作以及另一半的时候,每次家里人的苦口婆心也仿佛成了她的灾祸。
而那时候作为同辈人的我来说,也都将这一切看到了眼里,虽然能够理解她所经历的一切,同样也能够理解她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但是在这种沟通上来说我总觉得说什么都单薄,毕竟作为我们一样大的人来说,过少的经历不足以改变对方的想法,而对于她父母更是如此,这便是应了那句老话:“人微言轻。”不过,尽管如此,在时隔多年之后,当她做了母亲而且还是逝去了亲人之后,她几乎瞬间就明白了当年那种疏远的痛。
由此可见,这孩子越大越疏远父母的原因,不过是你给的不是她当前想要的而已,但这并不代表着她不爱你,所以等到失去的时候才会这么痛,深究其中的原由不过就是爱与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