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是指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同时不同的人对于凌晨的理解也不同。通常认为在子夜开始之后为入凌晨,并在进入拂晓后凌晨结束。也有人认为拂晓附近的时间属于凌晨。
凌晨并非指一个具体的时间,但是其有相关的一些属性。伴随着凌晨人们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生理反应,例如感觉寒冷、最为困倦等,这和人的生理节律有一定联系。
凌晨,指从午夜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时间大约为24:00-06:00,例如00:00于电台报时会称为凌晨12时。有少数人会称06:00为凌晨6时
深夜,是指半夜以后,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后半夜,是指午夜十二点以后至天亮(黎明)前的一段时间。
清晨,通常指早上5:00-6:30这段时间。
拂晓又称黎明,是指早晨在日出之前的太阳已在地平线下6度以上的时段,日常定义是物体已经能够被辨识,而且户外活动也可以开始进行的时段。即天快亮的时候。
扩展资料
时间的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空气中、土地里灼热,所以时辰别名为“火、金”和“火、土”。下午5-7点最干燥,果实糖份最充足,这时辰别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环境一切冷静,这时辰别名为“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后半夜
百度百科-拂晓
广义的凌晨是指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同时不同的人对于凌晨的理解也不同。具体说来,一般凌晨主要指子时与丑时这段时间(23:00~次日3:00)。
深夜和后半夜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零点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因为昼夜时间长短有变化,时间长短也是不一定的。
黎明是指寅时。又称黎明、平旦、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具体时间03:00至05:00。
清晨:指刚刚日出的时候,通常指早上5:00-6:30这段时间。
拂晓又称黎明,具体时间见黎明解释。
扩展资料:
中国常用的时辰制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凌晨是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深夜一般就是指21点至凌晨3,4点左右;后半夜就是0时到3,4点;黎明是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清晨是5点到7点;拂晓紧接着黎明后的一段时间.
这写词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对一天某个时间段天色变化的习惯称呼,并不具体指哪个时间段,大多都是感觉到了哪段时间就说哪个词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从零点开始到天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