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鸭品种的生产水平、健康状况、气候变化、实际饲养效果以及市场价格等情况,对饲养标准适当调整,既要满足其营养需要,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又不浪费,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1)饲料应符合鸭的消化特点,各种饲料原料应合理搭配,使配出的饲料所含营养物质能满足健康、生长及维持的需要。如果鸭经常吃到新鲜的鱼虾和小螺狮等软体动物,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叫硫胺酶的物质,能破坏维生素B1,鸭很容易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多发生于雏鸭,常在2周龄内突然发病。在鸭子能够吃到水生动物的情况下,要增加日粮中维生素B1的含量,尤其在雏鸭料中。
(2)产蛋鸭中经常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这是日粮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或家禽接受日光照射不足造成的。患病鸭表现生长发育不良,羽毛蓬乱,无光泽,产蛋下降,产薄壳、软壳蛋,蛋壳易破碎等,这要求经常在鸭饲料中额外添加鱼肝油或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等。
(3)鸭子一般在凌晨产蛋,必须使鸭在凌晨时保持较高的血钙浓度,否则会产出砂壳蛋、畸形蛋,甚至造成产蛋量下降。在配制产蛋鸭饲料时,既要有吸收快的钙源,又要有吸收缓慢的钙源,通常同时用石粉和贝壳粉作为钙源。
(4)饲料原料和配好的饲料要存放于通风、避光、干燥的地方,避免饲料中的脂肪氧化,维生素A、维生素E遭到破坏。在饲料与地面之间放置一层防潮材料,以防饲料板结、霉变。霉变饲料易引起鸭中毒、下痢等。饲料库要注意防虫害和鼠害等。
(5)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和多样化。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鸭敏感性不同,雏鸭比成年鸭更易感。鸭是对黄曲霉毒素毒性最敏感的家禽,要注意玉米、花生饼粕的发霉情况。切忌使用霉烂变质的饲料。
(6)适当降低成本,但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禽类有“为能采食”的特点,过度降低日粮营养成分浓度,势必增大采食量加以弥补,提高了耗料量,降低了饲料转化率,造成综合成本增加,应适当降低饲料成本。饲料配制要相对稳定,如要改变饲料配方应逐步进行。
由于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鸭的生产性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对饲料营养的要求也更高了;另一方面,饲料占养鸭生产总成本的60%~80%,重要性显而易见。必须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它们在各种饲料中的准确含量,参照饲养标准,配制出能满足鸭不同阶段营养需要的最佳日粮,才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饲料加工应该符合营养性、科学性、均匀性、环保性、安全性、合法性、经济性、市场性等要求。
(1)营养性
首先应该满足鸭的营养需要,各种养分要全面,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要保持平衡,并且要符合饲养标准。能量优先满足,在营养需要中最重要的指标是能量需要量,只有在优先满足能量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养分的需要,饲料中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平衡。
(2)科学性
必须明确原料的营养价值特点,对鸭及其产品又无毒性影响,注意日粮的品质和适口性,忌用霉变或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配制日粮。必须注意各种原料的用量限制,因为有些原料含有毒素、抗营养因子,营养浓度低,应该严格限制用量。必须要保证饲料原料称量的准确性,尤其是少量微量添加的原料,更应该称量准确。
(3)均匀性
各种饲料原料必须充分拌匀,特别是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药物等添加剂,更要注意拌匀,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均匀性一方面是要求所有原料混合均匀,另一方面是要求饲料本身要均匀,尤其是饲料粒度,以保证饲料的消化率和鸭采食饲料营养的均匀全面。
(4)环保性和安全性
必须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绝不含对鸭及人的健康有害的物质,如药物残留、毒素等,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不添加在鸭产品中残留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得污染环境。
(5)合法性
严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条例,如营养指标、感观指标、卫生指标、包装等。尤其违禁药物及对动物和人体有害物质的使用或含量应强制性遵照国家规定。
(6)经济性和市场性
经济性即考虑合理的经济效益。饲料原料的成本在生产中占很大比重,约70%。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往往会付出成本上的代价。要因地制宜选配饲料,尽量利用当地饲料资源,既要考虑营养价值,也要注意价格低廉,以降低成本。还必须考虑产品的市场状况和一般经济环境。
第一,配制蛋鸭日粮应根据鸭的年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鸭的采食量和营养需要量,根据采食量确定配合饲料的适宜营养浓度。
第二,根据地区性饲料资源特点,选择优质饲料原料。科学的蛋鸭配合饲料生产技术是高品质与高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饲料产品既要满足蛋鸭的营养需要,又要尽可能降低饲料成本,追求最大收益。
第三,配方在选用原料时,应具有易操作性。要求饲料原料的品质稳定,数量充足,价格适宜,具有地方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