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2024-11-22 09:58: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 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

    1957年,法国就把交通安全课作为学校的课程之一。40多年过去了,当初确定的目标仍未达到。不过,一些中小学采取的主动行动虽然没有超出当地的范围,却是卓有成效的。

  2. 鼓励提前学习驾驶技术。

    法国青年从16岁起就可以学习驾驶汽车。但中学生参加学习驾驶技术的人并不多,原因是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家长抽不出时间来陪练。青年接受力强,学车快,驾驶技术考试获得通过的比率较高。统计表明,提前参加驾驶技术学习并考核合格的青年后来不大容易出交易事故。

  3. 改革驾驶执照考核制度。

    人们一直在谈论改革驾驶执照考核制度,但却一直没有真正进行这一改革。驾驶理论考试是从1975年开始实行的。尽管正式的全国汽车驾驶教育计划规定了学习正确驾驶汽车应遵循的阶段,但许多驾校仍只要求学员学会最低限度的知识和技术。统计表明,在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中,有1/4的人是15—24岁的青年人。法律将规定,严重违章的、驾驶经验不足的开车人必须进行“补课”。

  4. 经常检查驾驶能力。

    在法国,好几个省都已实行了司机继续教育制度(每10年要进修一次),按照这种制度,开车人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理论知识水平,甚至要定期接受驾驶技术检查和体格检查。此外,申请驾驶执照的人必须能够看清楚15—20米距离内的汽车牌照号码。

  5. 交通监测雷达的设置应当合理。

    在法国,开车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用于检测违章行为的雷达都设在不那么危险的路段,交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为国家收费”上。在发生交通事故最多的路段以及在市区学校附近,雷达安装得不够多。今后,新一代雷达将负责这些路段或地点的交通监测。

  6. 严格禁止酒后驾车。

    特别是周末,酒后驾车常常导致许多人丧命。据一个研究机构最近进行的调查,现在,每两个驾车人中有1人承认自己酒后驾车。在对待酒后驾车的问题上,交通主管当局至少应当像对待超速行车那样严厉。

  7. 加强道路安全设施。

    出于安全考虑,有人曾要砍掉路旁的梧桐树。此事曾使人们感到可笑。我们是不应当砍掉路旁的梧桐树的。的确,有许多车毁人亡的事故是汽车撞固定障碍物(如树木)的结果。但据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某些路段的路旁设立一些安全“导轨”,许多人就可以避免丧命。

  8. 调整行车速度限制。

    在法国,在不那么宽的、靠近学校的路段以时速50公里的速度行车,可以被看成是犯罪,但实际上这却是合法的;而白天在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行车的时速如果超过130公里,应当说是无罪的,但实际上却是非法的。交通管理部门说,行车速度越快,就越要求开车人集中注意力,开车人也就越容易疲乏。尽管如此,交通管理部门也应当考虑一下:有必要调整行车的速度限制。

机动车驾驶员应该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文明开车,坚持做到“十要十不开”,确保行车安全。
一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开违章车;
二要经常做好车辆保养,不开带病车;
三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开疲劳车;
四要做到安全装载,不开超载车
五要按规定车道行驶不开急躁车;
六要做到文明礼让,不开睹气车;
七要按照规定车速,不开英雄车;
八要超车注意迎面来车,不开莽撞车;
九要掌握行车规律,不开盲目车;
十要坚持预防为主,不开冒险车。

回答2:

(一)遇到缺乏交通经验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行人缺乏交通经验,看见汽车还在很远的地方驶来或听到行驶声,就急忙闪避到道路的一边,待汽车临近时,又感到自己所处的地方不安全,表现出惊慌失措、左右徘徊,有时会突然向路的另一边猛跑,从而造成险情;还有一些行人,发现后面有来车时,就向路边让,当汽车驶过去以后,马上又回到路中间,忽略后面还有来车;还有一些横穿道路并已行到道路中间的人,遇到左(右)方来车时,往往向后退让,而不顾身后还有来车,结果,顾此失彼,不知所措,造成事故。驾驶入在遇到这些行人时,应提前减速,并尽量离行人远一点驾车通过,同时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一旦发现险情即应立即停车,待这些行人安定下来后,再继续行驶。

(二)遇到麻痹大意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人认为汽车有人操纵,即使自己不让路,汽车也不可能撞到自己,看到汽车或听到喇叭声,甚至汽车已驶到跟前,也不迅速避让,甚至不予理会;有的人虽然避让一下,但并不考虑避让的效果,使车仍然无法通过。遇到这种行人时,应减速并鸣喇叭(在非禁鸣地区,以下同),耐心地设法避让通过,切不可急躁赌气,更不可意气用事,冒险强行。

(三)遇到顾物忘却安全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行人将东西掉在道路上,为尽快捡回失物,不顾汽车临近和自身安全,冒险上前捡拾;有些赶着牲畜在路边行走的人,当汽车驶近,牲畜骚动起来,为了保护牲畜而冲到路中驱赶,忘却自己的安危。对于这些行人,驾驶人必须既要看人,又要看物,要将物和人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旦发现有物掉到车行道上,就应做好有人来捡物的准备,主动降低车速,避让物品,并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四)遇到沉思的行人时安全驾驶。陷入沉思的行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思考的问题上,除两腿本能地机械移动外,对外界一切都置若罔闻,汽车的行驶声、喇叭声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遇到这类行人时,要减速鸣喇叭,缓行绕过,并尽可能地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以防行人在沉思中突然惊醒,盲目乱跑。

(五)遇到儿童和老人时安全驾驶。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独自在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一般成年人高3倍以上;而10岁以下的儿童在无成年人陪护的情况下于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10倍还多。老年人体力日衰、行动迟缓,视力、听力日益减退.对路标指示及车辆发出的声、光信息不能及时感知;一些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或只顾自己走路,对路上车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行其是;再者,许多老年人多喜着深颜色衣服,在黄昏或夜间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不易被发现。而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行走时进退多变,对事物判断与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当其看到车辆驶来时,会出现恐惧、惊慌反应.行动具有盲动性,令驾驶人防不胜防。当发现车前方有老人或儿童在行走时,不能以常规道理待之,应尽可能先减车速,并随时注意刹车,然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谨慎通过,这时应避免超车或其他莽撞行为,千万不要存在麻痹思想。

(六)遇到聋、哑、盲等残疾人时安全驾驶。行车中,遇到聋、哑、盲等残疾人时,要谨慎小心,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处理。如聋哑人因为听觉失灵,根本听不到外界的一切声音。凡遇到鸣喇叭而行人毫无反应,就应考虑可能是听觉失灵者,要尽快减速,从其身旁较宽一侧缓慢通过;盲人的听觉一般都很灵,通常听到汽车声就急忙避让,但不了解自己应如何避让,遇此情况,应观察判断视情况通过,不要鸣笛不止,使盲人无所适从而发生危险,必要时,要下车搀扶盲人离开危险区,而后驾车通过。

(七)遇到受气候影响的行人时安全驾驶。遇到暴风骤雨时,行人为躲避风雨而东奔西跑,道路上的秩序会混乱。汽车在行驶中应减速鸣喇叭,注意和掌握行人为避风雨而奔跑的动态。雨天,行人撑伞或穿雨衣视线和听觉会受到影响,不能及时发现、避让车辆,对此应加强观察,从路中间缓慢通过;严寒和风雪天,行人穿戴较厚,行动不便,一心赶路,对汽车不太留心,对此应减速鸣号,从其一侧缓慢通过,通过时要考虑道路的湿滑情况,防止车辆横滑或行人滑倒而发生事故。另外,有些冒失的行人,为了躲避汽车行驶扬起的尘土和溅起的泥水,往往不顾安全,在汽车驶近时,突然跑向路的另一边。对这样的行人,重点应放在预防上,要注意观察风向和行人动态,尽量减速,以减少尘土飞扬;避开水洼,减少污水的飞溅,并做好避让行人的准备,尽早鸣号提示行人注意。

(八)遇到精神失常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精神失常的人,往往在公路或街道上毫无规则的游荡,有时手舞足蹈地拦截车辆,甚至横卧在道路上。遇到这种病人时,应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设法低速缓绕而行,不应对其恫吓或用武力驱赶;必要时,可协助有关人员将其收容。精神失常的人与汽车缠闹时,驾驶人应关闭驾驶室,不要与其纠缠,让车处于随时起步的状态,待病人离开后即起步行驶。

(九)遇到结伴而行的行人时安全驾驶。几个人结伴而行,其中一人向路的一边跑.其他人也可能跟着跑。对这些行人要注意领头的人和那些表现比较犹豫的人。尤其在同行的人大都已穿越道路,还剩少数人在另一边时,要特别注意这少数人的行动。结伴而行的人,常常边走边谈,一些年轻人爱打闹玩笑、指手画脚。对此必须格外注意,防止他们因打闹玩笑而突然跑到道路中间来;对列队而行的团体,只需稍鸣喇叭提示,按正常速度通过即可;当列队横穿道路时。应停车等候队伍过完。不可鸣喇叭催促,更不可强行冲断队伍,

(十)遇到突然横穿道路的行人时安全驾驶。行人突然横穿道路,对行车安全危害极大。当发现有人横穿道路时,应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同时判断行人横穿的速度和车辆可以避让的安全地点。避让横穿道路的行人时,应从行人身后绕过,但也要注意行人可能突然止步或往后退。视线不良的胡同小路、村道与公路交叉路口,看不到行人的动态。要注意从胡同、小道内突然出现的横穿道路者。

1. 行人心理特性分析与行人事故的预防

在交通环境中,人的步行心理活动也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情况下决定行人行动的主要因素是行人的思考、经验和反应。

行人的思考往往是根据对客观情况的判断和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的。比如行人要横过马路时,就要根据当时的交通环境经过思考再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接近车辆的时间间隙。另外,行人的心理反应也是很重要的。对于驾驶人员来说,能够注意分析不同行人的不同心理反应特性,对于避免行人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大多数行人看到汽车驶来和听到汽车的鸣笛声响,或听到汽车的行驶声,能够及时避让,这是行人的正常反应。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行人明知车辆驶来而不避让的。这种行人认为汽车是人操纵的,不会撞人也不敢撞人。这种太平无事心理反应容易造成行车事故。驾驶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急燥或赌气,应当降低车速、鸣笛、耐心地等候通过,以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

有的行人在行走时,思想高度集中在某一件事情的思虑上,其他刺激信号对他不起作用,汽车的行驶声、鸣笛声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驾驶人员遇到这种注意力失去控制的行人应小心绕行,切勿车近突然鸣笛惊吓,以免由于突然受惊乱窜躲而造成的事故。

有的行人在公路边上(特别是泥土公路)行走或在路边休息,当车辆将至时,为了躲避尘土(刮风天)、泥水(雨后),会突然从路的一侧跑到另一侧。驾驶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减速慢行,随时做好停车的准备,以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

老人、病弱的行人,一般反应较慢,力不从心,行动迟缓,缺乏避车能力。小孩不懂交通规则,喜欢在马路上追逐玩耍,遇车则四处乱跑容易肇事。驾驶人员应十分注意这些行人的动向,随时采取应急措施。遇有聋、哑、盲等行人,应当根据他们对音响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凡遇到鸣笛后毫无反应的人可能是听觉失灵者,盲人听到鸣笛音响一般急忙躲闪,但不知躲闪的程度,往往不敢向前迈步,遇到这些情况应减速绕行。

各种心理反应的行人很多,驾驶人员应认真观察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以保证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