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乾清宫有哪些历史?

2024-11-30 14:35: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722年,康熙帝69岁了,为了预庆自己即将满70岁,这年正月,他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前庭院举办了一场空前盛大的宴会。

因宴会人数太多,此次宴会分两场举行:第一场是在正月初二,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官员,在职的、离退休的、退斥的,年龄在65岁以上者,共680人,在乾清宫前宴会。康熙请来了各地诸侯、贝勒、贝子、公及闲散宗室成员出来为老人们授爵劝饮,分发食物。

第二场是在正月初五,汉文武大臣官员,在职的、退离休的、退斥的,年龄在65岁以上者,共340人,在乾清宫前宴会。

以上两场共有1020人参加这次盛宴。在第二场宴会上,康熙帝赋七言律诗一首,并命参与宴会的满汉大臣官员作诗相和,以诗来纪念这场宴会,题名为《千叟宴诗》。

为此,后人们又把这次宴会称作"千叟宴"。这首御制的《千叟宴诗》如下:百里山川积素妍,古稀白发会琼筵。

还须尚齿勿尊爵,且向长眉拜瑞年。

莫讶君臣同健壮,愿偕亿兆共昌延。

万机唯我无休假,七十衰龄未歇肩。

在康熙帝举行这次"千叟宴"时,他12岁的小孙子弘历作为皇孙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

成年后的弘历成为了清朝的第六任皇帝,也就是乾隆帝。乾隆继位后,也想要和自己的祖父一样,办一场盛大的宴会,于是,在他年满75岁时,为了纪念他继位50周年,他也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前院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

这样一来,这个由两位帝王举行宴会的地址乾清宫由于得到了帝王们多次青睐而显得重要起来。

那么,这乾清宫到底在紫禁城内的什么地方?它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呢?

其实,这里是皇帝的正寝居所,它和紫禁城内的另外两座建筑交泰殿和坤宁宫共同组成了故宫建筑的后三宫。这三宫是皇帝及嫔妃生活娱乐的地方,它们在建筑风格上明显不同于故宫内的外朝三殿。

故宫内现存的后三宫位于外朝前三殿后的中轴线上,是故宫内廷的中心建筑。此建筑区域以门庑相围,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220米,东西宽约120米,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房屋420余间。

整个后三宫区南起乾清门前的广场,门内高两米的台基上南北依次排列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庑正中为通往御花园的坤宁门。

这里的乾清门广场是紫禁城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南面接三台,北面是第二大宫门乾清门,东面的景运门与西面的隆宗门是进入内廷的重要门禁。门内广场两侧设有军机处、蒙古王公值房、九卿房以及侍卫值房等。

乾清门内就是后三宫区的第一个院落乾清宫。此殿于明代永乐年间建成,后来曾数次遭焚和重建。现存的建筑是清嘉庆皇帝在1798年重建的。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此殿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

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14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清代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就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在现存的乾清宫正殿内,有一张皇帝的宝座。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在清朝,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密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据说,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至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便失去其意义。

此外,在清代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也就是说,即使皇帝死在其他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

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在乾清宫的东西两侧为昭仁和弘德两座便殿,它们是围绕乾清宫院落的庑房,在这里设有管理御膳、御茶、御药、御用衣冠、御用文具等各类机构。在清代,康熙帝也曾将皇子的书房设在这里。

在故宫的后三宫区域,除了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三座主要大殿院落,后三宫的两翼还有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这些建筑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其中,东六宫区位于中轴线上后三宫区的东面,包括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等六座宫殿院落。

东六宫的总体格局十分规整,每一宫殿都是两进院落,前殿举行仪礼,后殿用于起居。前后院落正殿的东西两侧各设配殿和耳房,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这是六宫规整一致的布局。

东六宫在名称和形制上,与西六宫保持对称和呼应,例如景仁宫对应永寿宫,承乾宫对应翊坤宫等。在东六宫区中,只有东北角的景阳宫形制是三开间的庑殿顶,与其他五座宫殿五开间的歇山顶不同,这与西六宫区西北角的咸阳宫形成呼应。

另外,延禧宫院内殿宇后来在清道光年间经火灾烧毁后一直未能复建,直至清末宣统年,光绪帝的皇后想要在其中修建一座西洋风格的水殿,后被迫停建,后来只存留下铁铸构架与汉白玉石基。

西六宫区位处中轴线后三宫的西侧,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等几座宫院,是明、清两代后妃们的居所。

西六宫区原与东六宫格局相同,总体上6座院落的划分十分规整。但至晚清时,紫禁城的主人们开始改造某些宫殿,主要是将长春宫与太极殿两宫前后贯通,翊坤宫与储秀宫两宫贯通,形成了两座四进大院落,这两座宫院在清末都曾被慈禧太后使用过。

西六宫区只有永寿宫与咸福宫还保留着最初的格局,明清皇帝有时也使用这两座宫殿。

因为清末慈禧太后的大规模改建和修缮,西六宫区是故宫中原状保存较好的院落,再现了许多清末皇家陈列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