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寓言谚语格言是怎样产生的?

2024-12-02 15:00: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留下了许多内容生动、思想深刻的动物寓言。除少数几篇篇幅较长外,多数的动物寓言只能算短篇,或只保留下残片。这些寓言反映的主题思想涉及面较广,一个最常见的主题是反映动物贪婪的本性;另一个常见的主题是表现某些动物的胆小、怯懦及骄傲自大;还有的寓言称赞弱者以智慧战胜“强者”的凶残,并进而说明后者的愚蠢。

“农夫在冬天砍柴时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他便起了怜悯之心,将蛇放在怀里。蛇被救醒之后,却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在死前对蛇说:‘我本不该救你这恶者,救你等于害我自己。’说完就死了。”

这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农夫和蛇》出自于苏美尔人的《伊索寓言》,还有我们熟悉的如《狼来了》、《披羊皮的狼》、《龟兔赛跑》等也都出于此。《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广为流行的经典文学作品,是西方文学的范本,它借趣味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典世界的社会生活。它的作者伊索因而被奉为动物寓言的始祖。伊索在基督生前约600年出生在希腊。他童年时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很奇怪的声音,加之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把他当成疯子而歧视他。但母亲非常爱他,常常讲故事给他听。然而不幸却很快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惟一疼爱他的母亲离他而去了。后来他便流浪各地,在此期间却学到许多关于鸟类、昆虫和动物的知识。祸不单行,苦难又一次降临在他身上,他被牧羊人卖给富人而沦为奴隶。也许是苦尽甘来吧,在他最黑暗的日子,幸运之神光顾了他。一天他梦见幸运之神向他微笑着,并把手指放进他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会说话了,他凭借记忆,口述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人们根据他所讲的故事汇集成总,便成了今日流传于全世界的著作。但《伊索寓言》的许多“原型”可以追溯到比他早一、二千年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动物寓言中。动物在苏美尔智慧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目前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在迄今翻译过来的近300个寓言和格言中,涉及到的动物达64种之多。它们不仅包括牛、马、狗、狐狸、狼、驴和羊等野生动物和家畜,还包括各种鸟类、鱼类和昆虫类等。除动物以外,两河流域寓言故事的主角还有植物、工具和自然现象等。这些寓言涉及的内容大体反映了动物凶残和贪婪等本性,以及植物、工具和自然现象间的内部争斗和他们骄傲自大等弱点。这些寓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其中保存较好和较著名的包括《狐狸的故事》、《牛与马》、《骑驴的故事》、《柽树和椰枣树》、《柳树的故事》、《牲畜与谷物的争论》、《冬与夏的争论》、《铜与银的争论》、《锄与犁的争论》及《鸟与鱼的争论》等。这些“争论文学”多以一方获胜而告结束。

2.文学谚语与格言

谚语与格言是巴比伦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享有人类最早的谚语和格言创作者的美誉。苏美尔人的谚语和格言集大部分要早于古埃及人几个世纪。现存的苏美尔—巴比伦谚语和格言集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双语言刻写的,即以苏美尔文刻写,字里行间附有阿卡德文的翻译;也有一些只用巴比伦方言刻写的。刻写的时期有的是公元前一千年代,有的则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但许多谚语和格言在成文以前,肯定早已在口头文学中存在很长时间了。苏美尔—巴比伦的谚语和格言之内容或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大体可做如下概括:首先有大量的谚语和格言是反映穷人和富人生活的,它们已经反映出社会等级差别的意识。例如:“有钱人可能很快乐,有大麦之人可能同样很快乐,但一无所有之人可能高枕无忧。”

其次,反映两河流域人的政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谚语和格言,也为数不少。例如:“人民没有国王(犹如)羊群没有牧人;人群没有头领(犹如)河水没有管理者;劳动者没有监工(犹如)田地没有扶犁人;房屋没有主人(犹如)女人没有丈夫。”这可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的向往,这与中国古代人民期盼好皇帝的思想也许有某些相似之处。

还有关于人与人之间所谓友谊的格言如:“友谊维系一日,交易天长地久。”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如:“妻子是丈夫的未来,儿子是父亲的靠山,儿媳是公公的克星。”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如:“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