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著名画家

2025-04-14 09:51: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常草草点缀,即得意趣。亦常题诗词于画上,当时人称他为“二绝先生”。画宗黄大疾、吴镇,自成一家笔法。亦工墨笔花鸟,和他的学生文征明并称为“吴派”两大家。又与文征明、唐寅、仇英称“明四家”。他每画一画,落笔点苔,绝不苟且。他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又加自己的创造,更参以二米的笔趣,善用粗笔,圆润挺劲,厚重凝炼。

文徵明(1470-1559年)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奶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

唐寅(1470-1524年)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还有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自幼刻苦学习,有才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为应天府第一名解元。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十岁时因科场案,而边累入狱。后发往浙江为吏,游历匡庐,天台、武夷等名山,鬻画卖文,名重当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画初师周臣,后师法沈周。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尤精山水、仕女,格韵沉郁,风骨奇峭,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以及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诸大家笔法。笔墨灵秀润密而有韵致。故有人说他,“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清恽寿平的画跋里称他:“笔墨灵逸,李唐画之迹,为之一变”。

仇英(约1409-1551年)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杰出画家。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他临摹的古画很多,对赵伯驹、赵松雪画用功颇深。

张宏(1577-1652年)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