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有多种,如“市井小人”与“卑鄙小人”是不同的,小人有好的有坏的,市井小人就是民众是好的。有些人会用心计表面上做好事,即暗地里做起伤天害理的事,假装什么事都不知道,内心高兴的很,这种是卑鄙的小人是坏的。 本来,为人奴仆也是一种社会构成,并没有可羞耻或可炫耀之处。但其中有些人,成了奴仆便依仗主子的声名欺侮别人,主子失势后却对主子本人恶眼相报,甚至平日在对主子低眉顺眼之时也不断窥测着掀翻和吞没主子的各种可能,这便是恶奴了,而恶奴则是很典型的一种小人。谢国桢先生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一书中有一谝《明季奴变考》,详细叙述了明代末年江南一带仕宦缙绅之家的家奴闹事的情景,其中还涉及到我们熟悉的张浦、钱谦益、顾炎帝、董其昌等文化名人的家奴。这些家奴或是仗势欺人,或是到官府诬告主人,或是鼓噪生事席卷财物,使政治大局本来已经够混乱的时代更其混乱。为此,孟森先生曾写过一篇《读明季奴变考》的文章,说明这种奴变其实说不上阶级斗争,因为当时江南固然有不少做了奴仆而不甘心的人,却也有很多明明不必做奴仆而一定要做奴仆的人,这便是流行一时的找豪门投靠之风。本来生活已经很好,但想依仗豪门逃避赋税、横行乡里,便成群结队地来签订契约卖身为奴。“卖身投靠”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孟森先生说,前一拨奴仆刚刚狠狠地闹过事,后一拨人又乐呵呵地前来投靠为奴,这算什么阶级斗争呢?
人们寻常接触的是大量并未签订卖身契约的恶奴型小人。他们的特点,是永久地在寻找投靠和巴结的对象。投靠之初什么好话都说的出口,一旦投靠成功便充分、彻底地利用投靠对象的弱项和隐忧,作为钳制、要挟、反叛、出卖的资本,只不过反叛和出卖之后仍然是个奴才。这样的人,再凶狠毒辣,再长袖善舞,也无法抽离他们背后的靠山,在人格上,他们完全不能在世间自立,他们不管做成多大的事也只能算是小人。 因一时的灾荒行乞求生是值得同情的,但当行乞成为一种习惯性职业,进而滋生出一种群体性的心理文化方式,则必然成为社会公害,没有丝毫积极意义可言了。乞丐心理的基点,在于以自秽、自弱为手段,点滴而快速地完成着对他人财物的占有。乞丐型小人的心目中没有明确的所有权概念,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又都是自己的,只要舍得牺牲自己的人格形象来获得人们的怜悯,不是自己的东西也有可能转换成自己的东西。他们的脚永远踩踏在转换所有权的滑轮上,获得前,语调诚恳得让人流泪,获得后,立即翻脸不认人。这种做法当然会受到人们的诘难,面对诘难他们的方法是考耍无赖以自救。他们会指天发誓,硬说刚刚乞讨来的东西天生就是他们的,反诬施舍者把它弄坏了,施舍者想既然如此那就不施舍了吧,他们又会大声叫喊发生了抢劫事件。叫喊召来了围观,无聊的围观者喜欢听违背常理的戏剧性事件。于是,一个无须抢劫的抢劫者抢劫了一个无可被劫的被劫者,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又耸人听闻的故事啊。乞丐型小人作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与懊丧的施舍者一起被长久围观者,深感满足。与街市间的恶少不同的是,乞丐型小人始终不会丢弃可怜相,或炫示残枝,或展现破衣,或强调衰老,一切似乎都到了生命的尽头,谝赚着善良的人们在人道上的最后防线。
乞丐一旦成群结帮,谁也不好对付。《清稗类钞·乞丐类》载:“江苏之淮、徐、海等处,岁有以逃荒为业者,数百成群,行乞于各州县,且至邻近各省,光绪初为最多。”最古怪的是,这帮浩浩荡荡的苏北乞丐还携带着盖有官印的护照,到了一个地方行乞简直成了一种堂堂公务。行完乞,他们又必然会到官府赖求,再盖一个官印,成为向下一站行乞的“签证”。官府虽然也皱眉,但经不住死缠,既是可怜人,行乞又不算犯法,也就一一盖了章。由这个例证联想开去,生活中只要有人肯下决心用乞求手法来获得什么,迟早总会达到目的。貌似可怜却欲眼炯炯,低三下四却贪得无厌,一旦获得便立即耍赖,这便是乞丐型小人的基本生态。 凡小人无不带有流氓气,当恶奴型小人终于被最后一位主子所驱逐,当乞丐型小人终于有一天不愿再扮可怜相,当这些小人完全失去社会定位,失去哪怕是假装的价值原则的时候,他们便成为对社会秩序最放肆、又最无逻辑的骚扰者,这便是流氓型小人。
流氓型小人的活力来自于无耻。西方有人说,人类是唯一有羞耻感的动物,这句话对流氓型小人不适合。《明史》中记述过一个叫曹钦程的人,明明自己已经做了吴县的知县,还要托人认宦官魏忠贤作父亲,献媚的丑态最后连魏忠贤本人也看不下去了,把他说成败类,撤了他的官职,他竟当场表示:“君臣之义已绝,父子之恩难忘”。不久魏忠贤阴谋败露,曹钦程被算作同党关入死牢,他也没什么,天天在狱中抢掠其他罪犯的伙食,吃得饱饱的。这个曹钦程,起先无疑是一个恶奴型小人,但失去主子到了死牢,便自然地转化为流氓型小人。我做过知县怎么着?照样敢把杀人犯嘴边的饭食抢过来塞进嘴里!你来打吗?我已经咽下去了,反正迟早要杀头,还怕打?——人到了这一步,也真可以说是进入一定的境界了。
尚未进牢狱的流氓型小人比其他型的小人显得活跃,他们像玩耍一样在手上交替玩弄着诬陷、造谣、离间、偷听、恫吓、欺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引蛇出洞、声东击西等等技法,别人被这一切搞得血泪斑斑,他们却谈笑自若,全然不往心里放。他们的一大优势在于,不仅精通流氓技法,而且也熟悉人世间的正常规矩,因此善于把两者故意搅浑,诱使不知底里的善良人误认为有讲理的余地,来于他们据理力争。以为他们不明真相,其实他们早就明白;以为他们一时误会,其实他们从来就没有误会过。你给他们讲道理,而他们想鄙弃的就是一切道理。当你知道这个秘密,刚想回过头去,他们又热乎乎地递过来一句最正常的大道理,使人觉得最终要鄙弃大道理的人竟然是你。曲彦斌先生的《中国乞丐史》曾引述雷君曜先生《绘图骗术奇谈》里搜集的许多事例,结论是:“对这类人不理无事,一沾边就无论如何难免要上圈套的。”此话大概能感应许多读者。反观我们身边,有的人,相处多少年都平安无事,而有的人,亲亲热热自称门生贴上来,没过多久便滋生出没完没了的恼心事,那很可能就是流氓型小人了。
流氓型小人乍一听似乎多数是年轻人,其实未必。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时间积累的恶果,因此大抵倒是上了一点年岁的。谢国贞先生曾经记述到明末江苏太仓沙溪一个叫顾慎卿的人,做过家奴,贩过私盐,也在衙门里混过事,人生历练极为丰富,到老在乡间组织一批无赖子不断骚扰百姓,史书对他的评价是三个字:“老而黠”,简洁地概括了一个真正到位的流氓型小人的典型。街市间那些有流氓气息的年轻人,大体不在我们论述的范畴。 当少数各种小人获得一种文化载体或文化面具,那就成了文痞型小人。我想,要在中国历史上举出一大串文才很好的小人是不困难的。宋真宗钓了半天鱼钓不上来正在皱眉,一个叫丁谓的文人立即吟出一句诗来:“鱼畏龙颜上钓迟”。诗句很聪明,宋真宗立即高兴了。在宫廷里做文化侍从,至少要有这样的本事。至于这样的文化侍从是不是文痞,还要看他做多少坏事。
文痞其实也就是文化流氓。与一般流氓不同的是他们还要注意修饰文化形象,时不时愿意写几笔书法,打几本传奇,冒充一下学术辈分,拂拭一块文化招牌,伪称自己是哪位名人的师长,宣扬自己曾和某位大师有过结交。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一点文化品格的基本经纬,因而总要花费不少力气把自己打扮得慷慨激昂,好像他们是民族气节和文化品格的最后代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今日义士。他们有时还会包揽词讼,把事情搞颠倒了还能蒙得一个主持正义的美名。作为文人,他们特别知道舆论的重要,因而把很大的注意力花费在谣言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上。在古代,造出野心家王莽是天底下最廉洁奉公的人,并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是这帮人;在现代,给弱女子阮玲玉泼上很多脏水而使她无已言辩,只得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自尽的也是这帮人。这帮人无德、无行、无耻、但偏偏隔三差五地要打扮成道德卫者的形象,把自己身上最怕别人说的特点倒栽在别人身上。他们手上有一支笔,但几乎没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像模像样地做过什么,除了阿谀就是诽谤。记得一位阅世极深的当代艺术大师临终前曾经颇有感触地说:“一个文化人,如果一辈子没有做成任何一件实实在在的文化事业而居然还在文化界骗得一点小名,那他到老也只能靠投机过日子,继续忙忙颠颠地做文痞。”文痞型小人脚跨流氓意识和文化手段之间,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里他特别具有伪装性,也特别具有破坏性,因为他们把其他类型的小人的局部性恶浊,经过装潢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污染。试想,一群街边流氓看到服饰齐整一点的行人就丢石子、泼脏水、瞎起哄,这种很容易看出来的恶行如果由几个舞文弄墨的人在哪本杂志上换成文诌诌的腔调来干,有多少人能看出来?说不定都被看成是文艺批评和艺术讨论了。
-----余秋雨《历史的暗角落》
恶奴型小人的特点
恶奴型的小人,恶奴,奴才的奴。为人奴朴,这本来也是一种社会构成,没有什么可羞耻,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但是有一些人成了奴仆,就依仗主子的声名欺负别人;主子失势以后,却又对主子本人恶言相报,甚至平日对主子低眉顺眼的时候,也时时都隐藏着窥测主子的各种可能,这就是恶奴。
作奴仆没有什么可羞耻的,问题是,仗主子的声名欺负别人,主子失势以后对主子又是恶言相报,平时对主子很顺的时候,心里边还藏着要颠覆主子的各种各样的眼神,这就叫恶奴。这把小人的第一种最重要的一个类型画出来了。
丐型小人的特点
第二类型叫乞丐型的小人。乞丐在灾荒的时候行乞,这是很值得同情的。但是我们必须马上知道,如果把行乞当作一种习惯性的职业,由此滋生出一种集体的心理模式,那必然会成为社会公害。乞丐心理模式的基点是什么?是以自毁、自弱为手段,点点滴滴又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他人财物的占有。
乞丐型的小人,他心目当中并没有明确的所有权的观念,他们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又都是自己的,只要舍得牺牲自己的人格形象来获得别人的怜悯,不是自己的东西,也可能转换成自己的东西。
他们的脚,永远踩在转换所有权的滑轮上,在获得之前,语调诚恳地让人落泪;在获得以后,立刻就翻脸不认人。这里需要重新说一遍,这里并不是指真实的乞丐,而是指一种模式,以自我贬低的方式来完成所有权的转移,这是一种典型的小人。
人穷志短,看这个人的出身贫寒,对社会充满警惕,对有竞争者充满了敌意,自尊心脆弱的一般都有卑鄙的一面,为了争夺某些利益往往不择手段,很极端,这是低档次的小人;高档点的笑里藏刀,对上级刻意逢迎,在平级面前总是老好人,对下级只利用不抚恤,这种人趋利避害,少有真诚,不可靠;再高档一些的懂道理重交际,其实做法上有很有正确甚至十分公道的地方,展现在社会面前的是良师益友的形象,但他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比如最常见的是好色、贪财、虚荣等等,这种人优点多,缺点也很严重,其实做坏事不是人性的弱点,弱点在于他的回避和掩饰,一方面被欲望诱惑,一方面又在道德层面否认和自责,这种人也很可悲。
可悲的人都小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外在行为否认真实的自我,对自己的痛苦无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