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zhài ]
一、豸[ zhài ]的释义: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连城。
无组词。
二、豸的另一个读音[ zhì ]的释义:
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组词:虫豸、豸袍、铁豸、跐豸、貏豸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凡豸之属皆从豸。
白话版《说文解字》:豸,长脊野兽,行动悄然而充满杀气,像是随时准备展开猎杀的样子。所有与豸相关的字,都采用“豸”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虫豸[chóng zhì]
虫子的通称。
2、豸袍[zhì páo]
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
3、铁豸[tiě zhì]
指豸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冠之柱卷系铁铸成,故称。
4、跐豸[cī zhì]
姿态袅娜貌。
5、貏豸[bǐ zhì]
山势连延渐平貌。
冠豸山的豸读音:zhài
冠豸山位于福建省西部龙岩市连城县境内,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的执法者戴“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著、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神兽。但在现行的字词典中,“豸”只注音为“zhì”,注释为“没有脚的虫子”,广播电视系统播音时也读作“zhì”。福建省有关部门认为,这一读音违背了历史传承性和群众习惯,给当地旅游经济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向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报送请示,请求对“冠”和“豸”予以定音。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对此十分重视,委托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进行史料考证、实地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2004年7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组成专家组,赴当地开展了查阅文献史料、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活动。当地专家和群众一致认为冠豸山中“豸”的读音应为“zhài”。2005年,中国区划与地名学会、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通过电话咨询和会议座谈等方式,向多位语言文字专家征求了意见。通过考证、研究,专家们一致同意把冠豸山“豸”字的读音定为“zhài”,同时认为“冠豸山”中 的“冠”字应定音为guàn。
zhai是客家话,因为以前普通话还没有普及。
zhi是豸的正确发音。
“冠豸山”的时候还是发zhai好吧
读zhi,
现代汉语词典新版只有一个读音,
电视也有错的,
字典里是zhi
但是冠豸山的"豸"是读zhai
应该是当地人的叫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