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二进宫”讲的是:
故事讲述了明穆宗(隆庆帝)死后,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历史上称为李贵妃,朱翊钧即皇帝后晋升为李太后)垂帘听政。
其父李良(原型为武清伯李伟),蒙蔽李妃,企图篡位,定国王徐延昭(原型为明朝首辅徐阶)、兵部侍郎杨波(原型为兵部尚书王崇古),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
李良封锁了昭阳宫,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
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
扩展资料:
秦腔、京剧的二进宫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在一次看中央台播放京剧二进宫时,曾介绍过。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讲明朝开国皇帝晏驾,太子年幼。国丈李良骗夺皇位的故事。一般这出戏常演三折: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原为戏名。明朝初期,太师李良、利用太子年幼、欲夺大权。
开国公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极力反对,并与皇娘李艳妃发生争执。杨波调来军队保住皇陵,并第二次进宫说服皇娘李艳妃,李艳妃也已识破了李良的阴谋,并恳请徐、杨保护大明的江山。
后人将此故事编成《二进宫》演出。现引申为把重复同样一件事情。如第二次坐牢被戏称为“二进宫”、连续两次考托福被称为“托福二进宫”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进宫
这是一个明朝的故事,明穆宗死了以后,太子非常小,李艳妃垂帘听政。可是李艳妃的父亲李良心怀不轨,想篡位,他花言巧语欺骗李艳妃,李艳妃准备把皇位让给李良,定国公徐延昭和兵部侍郎杨波上殿劝柬李艳妃,结果争论的非常激烈,最后君臣不欢而散,这是《大保国》内容。《探皇陵》就是杨波带军队保护皇陵,正好碰上徐延昭,两人约定再次进宫劝柬李艳妃,这是《探皇陵》。《二进宫》就是李良封锁了昭阳院,内外隔绝,篡位的心非常明显,所以这个时候李艳妃非常非常后悔,但是又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徐延昭和杨波又一次进宫劝她,然后他们就有对唱,最后李艳妃把国事托付给徐杨二家。这个戏可以说是一个杜撰的戏,在历史上没有这个事。 昭阳是指昭阳宫,汉代,汉成帝宠赵飞燕,为其建昭阳宫。后来赵飞燕成为皇后,昭阳宫成为后宫正宫。从此,昭阳殿便成为宠幸、荣耀与尊贵的象征,在戏曲、小说里成了“正宫”的别名。
徐延昭 明朝的事 《龙凤阁》中的一折《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龙凤阁》中的一折《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