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只体型庞大,后期明朝却再无如此规模的战船?

2025-04-06 16:36: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第一个是国家没有钱,还有明朝后期的帝王一个比一个不靠谱,都是没有什么作为的,朝政一般都是掌握在太监手里。

一、郑和的远洋船队

提到郑和,我们就会想到郑和下西洋。我们也知道郑和下西洋用的船队是当时最先进的,毕竟当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拿出这样的实力,加上带上27000多人一起出发,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但是也有人奇怪了,为什么在郑和之后,国家就再也没有弄这样巨型船只,都是小小的。其实很简单,郑和的远洋船队可以成功出发,无非当时国力强大,后援十足,加上郑和下西洋是抱着一定的政治目的,不然那个帝王会花那么多钱整这玩意。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夏劲等的数据,“郑和先后7次奉诏出使西洋率领的船队,是15世纪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其船员每次都有27000人左右。船舶庞大,每次都有大、小海船200余艘,充任中坚力量的是大型海船‘宝船’,‘宝船共六十三号,长130~150多米,宽50~60多米不等,‘体势巍然,巨无与敌’”。


二、花费巨大

明朝后期国家开始腐败,上位的帝王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对国家疏于打理,导致太监把持朝政,国家的综合实力就越来越差,不要说造船了,帝王可以保住自己的这条命都算不错了。加上帝王不作为,下面的大臣都贪污,国家的钱都进入了官员的口袋里,试问国家哪里有多余的钱造船。

回答2:

(2016·宜昌)“他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文中“奇举”对应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今天的马六甲、爪哇等地都有“三宝庙”。下列人物与此相关的是郑和。

回答3:

因为这一艘船的制作是特别消耗物质和人力的。

回答4:

因为朝廷贪污腐败,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修大规模船,后期也没有带有指定目的的下海。

回答5:

因为需要建造出这种船只消耗的物力人力资源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