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Accrual)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分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摊销(Amortization),意指借由支付部份本金、提拨专款至偿债基金、或是将资产逐步提列折旧,或是无形固定资产。例如商标、商誉、专利权、著作权等,将其成本转为费用之金额,使用这些方式来逐渐减少财务责任。摊销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减少当期利润,但对经营性现金流没有影响。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与折旧一样,可以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法来摊销无形资产。从金额上看,一般情况下,摊销的费用相对于折旧费用要小很多,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固定资产要远远大于无形资产,因此摊销和折旧一般会放在一起披露而不加区分。
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因为它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公司业务和收入做出贡献,所以其购置成本也要分摊到各年才合理,所有要进行摊销。
计提是因为这是为了体现配比行原则啊。比方某项费用实际上是本月发生的行为,但是下月才有实际支付。但是你这项费用发生在本月实际上就与本月新增的收入形成了配比,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配比原则,最典型的莫过于工资,比方实践中1月工资(因为考勤、计算等)往往都是在2月发放,但是你一月工资实际上是为了1月取得收入所支付,那么就应该把这项费用与收入配比,所以会在一月计提,然后在二月发放的时候冲销。
呃,我本来想用会计上的定义回答你的,想想,还是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解答吧,呵呵……
怎么说呢?一个企业要交很多税,不同的税种缴纳的基数不一样,你总不能乱记账吧,所以事先要算一下需要缴多少。比如算出来要交1万的城建税和2万的营业税,会计上就应该记: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万
贷:应交税费—城建税 1万
—营业税 2万
这个过程就称为“计提”。实际缴税的时候呢,就借记“应交税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这个应该很好理解的,呵呵……
工资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不同的行业工资发放的政策不一样,比如销售行业,工资是和业绩挂勾的,要发多少工资要看他的销售业绩如何。业绩好的肯定比业绩不好的要多得,那具体的数额我们是要事先计算出来的,比如算出来要发放工资5万元,会计做账:
借:管理/销售费用 5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5万,这个就是所谓的计提工资
实际发放的时候
借:应付职工薪酬 5万
贷:银行存款 5万
至于折旧嘛,是专门对固定资产而言的。事物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效用也会越来越低。所以入账之后就对它不闻不问显然是不合理的。比如今天花600块钱买了辆自行车,那一个月之后,它是不是还值600块钱呢?当然不是,对吧。那么它还值多少钱呢?这就涉及到折旧问题了。如果我们预计它能骑600天,也就是说我们预计600天之后它就报废了,只能当一堆废铜烂铁卖掉,比如能卖个50块钱吧,那我们就把原价和最后能卖得的钱的差额在这600天中进行平摊,每天把价值折一点点,就是所谓的折旧了。不知道我讲清楚没有,现在你就可以自己算一下一个月之后的折旧是多少,价值又是多少了。
每天折旧额=(600-50)/600=0.91
一个月的折旧额=0.91*30=27.3
那这辆自行车一个月后的真正价值=600-27.3=572.7
现在想想,是不是很好理解呢?正是为了体现固定资产的真正价值,才有折旧这个说法的,呵呵
关于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你可以去这里看看,讲得很详细的http://baike.baidu.com/view/1326197.html?wtp=tt
还有一些别的摊销,比如待摊费用什么的,很好理解。比如一个企业订报纸杂志,是订一年的,钱是在1月份付的,但是我们要把这个费用分成12个月来摊,这样才合理。
呼,我比较啰嗦,不过,希望对你理解有所帮助,呵呵……
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前提下,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没有支出,也要通过计提的方式作为费用列入负债,同样,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在本期全额支出了,也不能列入本期,应该通过资产科目分期摊销
根据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期的收入和当期的费用都要在当期确认,要是你还没有实际支出,又属于本期的话,本期就的计提;摊销的原则也是一样的。还有一个就是配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