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医
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2、医师
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
3、太常
医官名,秦置“奉常”,汉代景帝时改称“太常”。
4、药医师
我国唐代已设药医师(后称药师)负责采办药品。
5、太医令
东汉曹魏时设置,隋唐改称“太医署令”,为管理医疗的职官。
6、太医博士
北魏置太医博士以教子弟。
7、医生
此称呼始于我国唐代。
8、医士
本名首见于我国北宋。
9、郎中
始于我国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说药》有杨郎中、徐郎中,我国南方各省皆称医生为郎中。
10、大夫
始于我国宋代,见洪迈《容斋二笔》卷十六。今习俗仍称医生为大夫。
11、院使
明清太医院长官称为“院使”,下设御医、吏目、医士数十人,主要为宫廷、皇族服务。
学而第一》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云(节选):“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故钱穆先生一言以蔽之:“内修于己为德,外措施于人群为道。”用孔子自己的话总结,即为“仁者爱人。”
我还想继续从浩繁的古代典籍中挖掘先秦以及诸古代思想家们关于仁德的思想智慧,眼前《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正面回应仁爱医德之困”的文章映入眼帘。一子把我的思路引向了医疗行业。思考再三,结合自己当医生的经历,在这里很想说说心里话。
我过去是内科医生。很自豪从事了一份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也很自豪“仁德”是社会是人们对医生行为的美称。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公众开始质疑起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职业来。诸如“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样美好的词句突然成为一种反讽。虽然不时地会有医生拿出若干论据为行业正名,而且始终也没有人能断定中国的医生全都是毫无职业操守的利欲熏心之徒。但是另一个事实也无人能够否认,那就是“大处方”的群体性泛滥造成了整个行业的道德滑坡。
既然没有人能够断定中国的医生全都是毫无职业操守的利欲熏心之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仁德对医疗行业来说,是一张处方,它对一定的违规的利益起到相应治疗作用。
我曾在某报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位医生向媒体披露,他们医院为了便于收取和分配回扣,专门定制了一套特殊软件,该软件会在每月月底统计出医生处方,并按照药物的种类打印出清单。清单最终会到药商手里,药商按照它定好的比例给予报酬。这位医生还说,由于违规是全员范围的,个别正直的医生反而成了另类,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不被孤立,一位医生开始接受药商的钱,为了不让良心不安,这位医生又将其所得捐赠给慈善机构。
我是年从鄂西北某山区医院调入供职的一家国企职工医院。刚到新的医院上班没几天,很快就有医生将一位药商引见于我。这是成都一家制药厂的年轻医药代表。她仔细介绍了四种药品及又药品开出后的回扣标准。开始我非常反感。后来发现,周围所有医生与这位医药代表熟络得跟同事一样。医药代表也像本院职工一样踩着上下班的点,游走于各个科室挨个发放“工资”。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是一千元左右,尽管省吃俭用,也是不够养家的。不可否定的说,人性潜在的需求被利益诱惑着,我在“仁德”与“ 利益”两难中进行着抉择。
直到有一次,一位患慢性肝病的患者来到我面前。他说,一直用的是某药,还要求继续用。我就开处方了,按照病人的要求,量还比较大,很快得到了一笔回扣。由于这个药效非常好,医生又有好处,就经常选用它。当然,我也有原则,也有仁德的底线,给病人用这款药时,疗效不确切的,立即终止。
开检查单提成也有过经历。当时我所供职的医院没有头颅彩色多谱勒检查仪,脑血管疾病又常需做这种检查,帮助诊断很重要。最开始我并不知道让病人到外院检查也会有提成(也是年)。直到第三个病人检查回来,带来了外院医生转给我的一封信和一摞各式检查单以及提成标准。我开检查单是很慎重的,病人掏钱检查是希望能检查出疾病来。因此,在我所有开的有提成的检查单中,全部都是诊断疾病所需,也全部都是阳性结果。与那些为了利益乱做检查完全是两回事。
年我的一篇医学论文获选,到香港参加亚太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在香港同仁的陪同下,我参观了二所公立医院(政府医院)和二所私立医院。在那里,一个医生违反职业道德收受回扣,一旦东窗事发,他就有可能永远被赶出这个行当,再无从业的可能,甚至身败名裂。可是,你给病人把病治好了,病人送什么都可以。比如,一个船王得了白内障,有可能失明。他去了一个著名眼科医生那儿瞧病,治好了以后,这个船王送给医生万美元。医生照样收下。这个医生用这些钱办了一个眼科研究所。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典范。
有一次去云南旅游约见了一位同学。她告诉我说,在行医中,她有一种特殊的才能,就是能准确无误地从患者谈吐、穿着上,用一张处方将他口袋里的钱搞光。这使我惊呀无比。这种医生不正是人们所说的“妖魔”、“眼镜蛇”、“白衣黑狗”吗?
我又问她,如果来一个分文没有的危重病人怎么办?她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当然去抢救啦!接着她又很骄傲很自豪如数家珍似地,说起她抢救病人通宵熬夜捐钱捐物奉献爱心的故事。
我这位同学活脱一个事物的矛盾体——黑心与高尚并存。我始终认为,仁德在医生这个行业中存在着。它是一张无处不在的处方,该出现的时候,它会治疗不仁。
我在香港参观政府医院时,遇到一位患者因意外腿骨骨折去就诊。急诊医生进行夹板固定和对症处理后告诉患者要做手术,行内固定,但手术要等候排期,约天左右。病人满头大汗在那里哎哟哎哟叫喊着。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忍受痛苦等着排队免费手术,二是自费到私立医院迅速治疗。看上去,公立医院的医生似乎很不仁德,其实不然。在香港的政府医院看病是全免费的,住院还有伙食补贴,好不好,很多人一定说好!可要住院要符合条件才行,是否够条件当然医生说了算,就算住上了,一般不超过周,政府资源哪能随意享受。只要医生认为暂时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就不用住院。在香港政府资源是要用在刀刃上的。患者大多选择到大陆医院治疗,因为香港的私立医院收费很贵。
在香港,初级医生月收入约万港元,高级医生(相当国内的主治医生)月收入在~14万港元,顾问医生(相当国内的副教授以上级的医生)月收入20万港元左右。不论哪个级别的医生,个个都有私家车。我们一起到香港参加会议的湖北省人民医院张教授,他对我说,我做医生一辈子,兢兢业业一辈子,这次开完会回去就要退休了,可我的月收入不到二千元人民币,与人家比差别太大了,难受呀!
从香港开会回来后,我就离开临床了。我觉得自己做了近年的医生,做得很辛苦,救死扶伤了许多,却没有价值。
白衣天使,大夫
先生 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