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起源于罗马。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它源自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以庆祝耶稣的降生。但在圣诞节这天不是耶稣的生辰,因为《圣经》未有记载耶稣具体生于哪天,同样没提到过有此种节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罗马神话的结果。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
扩展资料
从最初的宗教节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节日。圣诞节宗教涵义逐渐与世界各地文化传统糅合。有些是在宗教文化基础上演化,成为更加丰富多彩的圣诞节宗教文化。有些则逐渐世俗化、商业化,甚至政治化。
以圣诞树而言,在希腊传统中是没有圣诞树的,但这并不代表圣诞节不能有或者不须有圣诞树。美国有摆放圣诞树的传统。西方国家的许多孩子从小就被告知,圣诞老人是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悄悄把礼物放在好孩子床头的袜子里。孩子们一旦功课成绩下降,就往往会被家长或者老师训诫可能得不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美国纽约上州一名老师上月底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世上并没有圣诞老人”,还补充说圣诞树下的礼物是他们的父母放在那里的,就因引发家长争议而被迫道歉。
圣诞节宗教神秘感的逐渐淡化,固然与科学发展有关,也与商品经济有关。市场经济下可以用各种赢利的形式包装圣诞节,商家使出各式各样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圣诞节在使人们获得更多节日消费的理由的同时,也增添更多节日闲聊的谈资——消费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圣诞节 (西方传统节日)
圣诞节起源于伯利恒是一座位於巴勒斯坦西岸地区的城市。
2.起源地点:
(1)伯利恒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处,人口约3万人。该城是伯利恒省的首府,也是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中心
(2)划分:1967年,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取了伯利恒和整个西岸地区。1995年12月24日,伯利恒被划为「A区」,成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完全控制的地区[21]。
2.起源由来: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1)「圣诞节」一词,一般认为是大中华地区中最先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华南地区
(2)最早采用圣诞节的英语称为Christmas,即「基督弥撒」。相传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2年在穆尔维大桥战役胜出後,转信了基督教。然而,他承袭了父亲的信仰,信奉巴比伦的太阳神搭模斯(Tammuz),而搭模斯的生日正是12月25日。於是,君士坦丁采用了此日为耶稣降生的生日
(2)从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於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是西方似我国过春节。
3.节日庆祝方式:
(1)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著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著圣诞蜡烛。
(2)在所有华人及华裔社会中,港澳和海外华人的基督徒的比例较高,非基督徒其实一直都没有庆祝圣诞节的习惯,不过在改革开放之後,随著社会引进欧美的流行文化,不少商场都希望透过「圣诞节」来促进商机,鼓励民众购物,使「庆祝圣诞节」在中国大陆的非基督徒中亦开始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