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坚持不懈然后取得成功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2024-11-20 03:47: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二、鉴真东渡

鉴真出生于扬州,十四岁时出家做了和尚,二十岁起就到洛阳、长安游学,跟随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师学习。在名师的熏陶下,勤奋好学的鉴真很快学成,成为江淮地区有名的高僧。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还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扬。

鉴真认为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他询问哪位弟子愿意前往。弟子们低头不语,半天也没人吭声。鉴真刚要再次询问,有个弟子站起来说:“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

鉴真却说:“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们不去,我去!”

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毅然决心东渡传法。弟子们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鉴真决定东渡后,立即着手准备船只、干粮等。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东渡。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他们从扬州崇福寺出发,船才驶到舟山群岛便遇上了风暴,停泊了约两个月才继续出发。谁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飓风的袭击,船只在波峰浪谷间颠簸,迷失了方向。

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粮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鉴真和弟子们饥渴难耐,劳累不堪,可他们没有动摇传法的决心。经历了无数险阻、万千困难,船只终于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经漂流到了海南岛的振州(今海南崖县)。

多年旅途的劳顿,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日本僧人荣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鉴真悲痛万分,加上旅途的辛劳,使他眼病突发,双目失明。后来,他的得意弟子祥彦又病死于船上。

然而,无论是风浪,还是病魔,都无法阻止鉴真东渡的步伐。公元753年,鉴真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由于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顺利。次年一月,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多年的东渡终于获得了成功。

三、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书生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挣钱糊口,不得不给人打工,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匡衡非常喜欢读书,可到了晚上家里买不起蜡烛,没有光就无法读书。

他发现邻居家每晚都灯火通明,就跑去找邻居借烛火,他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家的依存之地呢?”邻居听了直摇头,并奚落他:“既然那么穷,还读什么书?”匡衡听出了这话里的讽刺,非常气愤,从此更加发愤图强。

他为了借光读书,就偷偷在墙壁上挖了一个洞,好让邻居家的烛光透过来,凭着这微弱的光亮,他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学者。

四、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五、苏秦引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年轻的时候,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直到取得成功。这就使苏秦“锥刺股”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鉴真东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凿壁借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引锥刺股

回答2:

坚持不懈是成功要素之一不假,但历史上那些英雄事件的成功基本上 与坚持不懈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成功,完全是因为天赋和运气,与是否坚持虽然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书上说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但书上却从来没说努力了也一定会成功。很多人会说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看到成功,这句话说的是没错的,我也是非常赞同的,毕竟成功不会凭空生成,我们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有可能成功。但这世界上真的缺努力或坚持不懈的人么?走在熟悉或陌生的大街上,有几个人不是在认真、坚持不懈的努力呢?但又有几人成功?

就拿马云来说,很多人都说他是白手起家,可他真的是白手起家么?上学那会儿打架,考了好几次才考上师范学院,很多人会说这就是坚持的结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他那个年代有多少家庭可以支撑他考那么多次?各位是不是忘记了马云父母和祖辈的背景?就拿英语来说,他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虽然与努力、坚持不懈分不开,但实际上导致他学会英语的,绝对不是什么坚持不懈,而是天赋和环境,了解马云过往的也肯定都知道。

再来说说马化腾,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但他绝对不是个坚持不懈的人。按道理讲,咱没有人家成就高,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是没有资格说他的,但要知道他当年开发出来QICQ之后,曾经想以50万的价格卖给别人,因此还被某人给嘲笑一番。后来他决定不卖了,但没有运作资金,还是靠着一些裙带关系,由李泽楷投资了几百万美金,这才有了今天的腾讯。可以毫不夸张说,腾讯走到今天,也是马化腾没有想到的,这一切是坚持不懈得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坚持不懈就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殊不知对于那些有天赋和运气的人,努不努力都是一个样。

回答3:

1.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孙康映雪夜读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头悬梁锥刺骨
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回答4: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书生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挣钱糊口,不得不给人打工,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匡衡非常喜欢读书,可到了晚上家里买不起蜡烛,没有光就无法读书。他为了借光读书,就偷偷在墙壁上挖了一个洞,好让邻居家的烛光透过来,凭着这微弱的光亮,他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学者。

回答5:

秦始皇坚持不懈统一六国,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司马光坚持不懈,史记最终出版,曾国藩坚持不懈,最终消灭太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