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要敢于说真话。在坎坷和磨难面前要乐观,要笑对人生。人生不是平坦的,想要做出成绩,就要先通过信心和信念的考验这一关。”这是温诗铸院士在谈到科学家素质时,对年轻学子语重心长的寄语。
12月22下午,精仪系馆四楼大会议室座无虚席,精仪系精硕20041党支部组织的“温诗铸院士访谈会”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同学。在座谈会上,神采奕奕的温诗铸院士虽然须发皆白,却腰背笔挺。他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大家阐释了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做科学研究。
温诗铸院士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1979年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进修。从1981年至今一直主持摩擦学学科建设。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精仪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落后就要挨打”从童年时代就深深烙在温院士心里,这也成为鞭策他这不断进取的动力。本科毕业后,温院士很快挑起科研的大梁,不畏外国技术封锁和新中国一穷二白,带领课题小组研制了中国第一个陀螺仪平台,接着又为我国的原子弹研究提供了第一台铀分离样机,还创制了中国第一台超长进刀量的程序控制机床。进入中年,温诗铸院士海外学成归国,将世界先进科学理论带给中国刚起步的学术界,开 “中国摩擦学”之先河,培养了国内第一名机械专业的博士生,发表了第一篇中国作者的《美国机械工程学报》论文……新世纪伊始,正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纪念之际,年过古稀的他又在准备学科大盘点,着手把自己所有的科研成果汇编总结,希望“重铸辉煌待后生”。
谈到如何做科学研究,温诗铸院士特别推崇钱学森的科研三字经“基,广,干”,这也是他对年轻一辈的希望。
基,就是扎实的功底。“科学研究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扎实的功底不行。”温诗铸院士强调。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两弹一星时,面临的不仅仅是资料的匮乏,设备的稀缺,更大的困难则是自身积累的贫瘠。为此,年轻的温诗铸几乎整天泡在系图书室里,把里面的所有书籍都翻遍了。他还坚持做读书笔记,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为了阅读更多外文资料,他先后自学了俄语、英语、日语、德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温诗铸院士具备了向上攀登的深厚潜力,为日后攻克难关打好了坚实基础。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他强调:“科学研究是攻坚战,而不是游击战;一定要有钉子精神,不要浮于表面。”
广,就是广阔的视野。“科学研究要重视时效性,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向上。” 温诗铸院士十分注意文献调研,密切关注学科杂志最新文章,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汲取最新成果。他在研制我国第一个陀螺平台时,在外国人刚提出设想时他便紧追这个思路不放,完成了平台的核心结构空气轴承。他还特别注重学科建设。英国学成归国后,他就一直致力于 “摩擦学学科”的创建。他风趣地解释说:“就像串糖葫芦一样,项目就是一颗颗散的果子,学科就是中间的棍儿,这样才能构建体系,成就一派之势。”
干,是指实干的精神。“科学研究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方能有所建树。”他说。无论是攻关我国第一台放射性元素分离机,还是钻研超大进刀量程序控制机床,温诗铸院士都是起早贪黑,苦干加巧干的结果。无论是在高层次研究队伍的培养,还是学科基地的建设,这位科学引路人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作风。
“求知而知之,知之而有不知,再求知,周而复始,致知之道也。”温诗铸院士的这句话将激励大家在科研上不断进取。
要分情况讨论
在中国么。。。先学公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