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名称:
第一式:起势。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第七式:左揽雀尾。
第八式:右拦雀尾。
第九式:单鞭。
第十式:左右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十六式:左下式独立。
第十七式:右下式独立。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二十四式: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名称如下;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式独立
17.右下式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简化太极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年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
起势;
野马分鬃;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倒卷肱;
左揽雀尾;
右揽雀尾;
单鞭;
云手;
单鞭;
高探马;
右蹬脚;
双峰贯耳;
转身左蹬脚;
左下势独立;
右下势独立;
左右穿梭;
海底针;
闪通臂;
转身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十字手;
收势。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明朝万历年间(具体年月不详),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杨露禅(1800 ~1873),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使得太极拳广为人知。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杨、吴、武、 孙、赵堡、武当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截至2014年4月,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她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24式太极拳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太极拳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