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孔庆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27军80师炮兵团92炮连5班长。他参加了第二次战役,执行朝鲜战场东线的阻击任务。当时,正值美军发动所谓“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时候,情况非常紧急。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以后,连夜疾进,爬山涉水,趴冰卧雪,忍饥耐寒,赶到了东线的天宜水里。这里距美军占领的新兴里只有二三十里路,从隆隆的炮声中,可以断定美军正在发动进攻。92炮连在此待命,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出击。
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要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发起围歼侵朝美军的战斗。孔庆三班配属给主攻部队尖刀步兵第8连,执行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孔庆三带领全班战士到达新兴里时,8连突击排已经在沟里打响了。前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自动枪声、机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
战斗打得正烈。美军一个火力点喷着火舌,8连突击队受阻,与美军形成对峙状态。8连连长指着美军的火力点对孔庆三说:“5班长,你看前边,山岭岗前面20多米远,有一个独立房屋,房子已经被我们的手榴弹打得七孔八洞了,但敌人的火力是从屋底下向外发射的,很显然,他们的工事是做在坑下边。我们发起几次冲击都冲不过去,派去爆破的人一到岭岗就……”8连长停了片刻又说:“ 同志们左右都绕不过去。这一仗打好打不好,就看我们能不能消灭这个火力点了。”
孔庆三已经明白了8连长的意思。他坚定而又信心十足地表示:“连长,我们一定摧毁它。”由于有小岗遮挡,炮无法直射。孔庆三果断地将炮弹杀伤半径为25米的步炮推到距射击目标只有20米的小岗,并立即在冰上构筑炮工事。可岭上全是冰土,又光又硬,一镐一个白点,无法构筑阵地。怎么办?他发现左边有个小土包,过去一看,是块冻石头,冻的蛮结实。他让战士把炮推过来,驾在上面,准备发射。可炮的右支架悬空,无法发射。这时,从沟里逃跑的美军正向新兴里奔逃,如果让美军在新兴里汇合,后果十分严重。情况万分紧急。孔庆三奋不顾身,毅然用肩膀顶住炮的右支架,坚决命令开炮。战士看看班长吃力的肩膀,不忍拉火。孔庆三连声喊:“拉火,快拉火啊!”
“轰!”一颗炮弹出了膛。随着爆炸的火光,独立房屋倒塌了,美军火力点被摧毁了,40余名美军被歼灭了,突击队前进的道路打通了,可孔庆三受步炮后座力撞击,腹部又中一弹片,壮烈牺牲了。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或将原有的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合并改组为抗美援朝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4日至11日,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1月27日,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举行联席会议,于12月1日发出《关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对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运动的协议的通知》。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年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实际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都受到这个爱国教育,都能积极参加这个爱国行动。”此后,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1951年1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到5月30日,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余元,捐献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4月初到5月中旬,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
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
1952年初,美国侵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所谓的“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2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坚决声讨并制止美军撒布细菌罪行。3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为了战胜美国的细菌武器,中朝两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采取种种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药力扑灭带菌毒虫。美国的细菌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使美国完全陷于世界人民的声讨、审判的被告地位。4月28日,“细菌将军”李奇微下台,由美军上将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的“细菌战”遭到失败。
1952年6月23日,美国侵朝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84年,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回答者:guyuanxin200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7 19:01
要给我分啊!我这个很齐全的: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涌现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以及罗盛教这样光彩照人的国际主义战士,很多烈士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他们仅仅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族勋章者:
彭德怀 杨根思 黄继光 孙占元 杨连弟 邱少云 伍先华 许家明 杨修道 杨春增 杨育才 李家发
特级英雄:
杨根思 黄继光
一级英雄:
卜个德 于泮宫 于喜田 毛张苗 王兆才 王学风 王海 王德明 孔庆三 刘玉堤
刘庆亮 刘维汉 伍先华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禄 许家明 沈如根 吴志洲 余新发 李凤林 李延年 李家发 陈德忠 邱少云 杨连弟 杨宝山 杨育才 杨春增 员宝山 周厚刚 张永富 张积德 吸修道 赵宝桐 倪祥明 柴云振 秦建彬 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郭忠田 郭思志 曹玉海 曹玉功 黄家富 崔建国 雷宝森
谭炳云 魏长德
一级模范:
王兴记 罗盛教 张益仁 孙风钜
毛岸英只是一名光荣牺牲了的志愿军战士,还称不上是一个英雄。
黄继光、邱少云、吕松山、 杨根思 、姚显儒、刘玉堤、张元弟、沈妙兴、向忠宇、抗美援朝战争狙击之王:张桃芳
抗美援朝独胆英雄吕松山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被打死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抗美援朝英烈、特级英雄:杨根思
姚显儒是志愿军某部3连8班班长。他以他的智慧、勇敢和突出的排雷成绩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排雷英雄称号。如今,姚显儒当年排雷用的钢钳已成为珍贵的文物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抗美援朝英烈、空中孤胆英雄:刘玉堤、
抗美援朝英雄:张元弟
抗美援朝老英雄:沈妙兴
抗美援朝英雄:向忠宇
抗美援朝战争狙击之王:张桃芳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4、再见了,亲人
课型
精读课
第几课时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拉近与历史的距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情感,还要引导大胆想象,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使用教材的
构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落实学科素质教育,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过去单纯实现“一维目标”,转到全面实现“三维目标”,因此要利用这个教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历史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志愿军军歌》
2师述:知道这首军歌讲述的是哪段历史事件吗?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唱着这首《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为此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准备乘火车回国时,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含泪前来送行,在依依惜别之际,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彼此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再见了,亲人(课件生读)这声情真意切的呼唤迄今已经历了50年的岁月变迁却始终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牢记,这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也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读不懂的问题可请教,思考: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在这一情景当中都介绍了哪些人物?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志愿军)志愿军亲切的称呼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孩子们,哪些人算是我们的亲人,你所说的这些人与你有什么样的关系?疑惑的问:文中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有血缘关系吗?
三、精读课文(1-----3段)
面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志愿军为什么会称之为亲人呢。默读课文的1---3小节,思考,在这三个小节中,志愿军回忆了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他们做的哪些事情,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做下标注。再仔细观察这三个小节的开头和结尾你又发现了什么。完成默读要求后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汇报三个小节开头和结尾句式相同的句子。(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每段的开头是恳求的话语,结尾是志愿军的抒情,中间呢?中间是一件件感人的事情
(一)汇报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体会情意(重点)
[①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②送打糕,昏倒在路旁;③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1.感悟句子: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母亲般的关爱,孟郊游子吟)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理解“雪中送炭”本义,喻义,本文的引申义。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这词在课文中“雪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理解“唯一”唯一是什么意思,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大娘的内心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失去小孙孙,如果你是那位被救)
2.大娘就为我做做了这三件事吗,抓拄“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体会大娘为我们做的事还有许多许多)
师述:朝鲜的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战斗中送打糕,为求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能忘怀吗?所以我们的志愿军对大娘说(引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二)汇报小金花和大嫂为志愿军做的事。(略讲)
1.以往的小金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现在志愿军要走了,小金花有没有哭?为什么?
师述:为了救侦察员小金花失去了妈妈。看着满面泪痕的小金花,志愿军关怀的说(引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2.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师述: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这样高的代价能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所以志愿军对大嫂说(引读)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这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同学们,与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的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失去。。。小金花为志愿军失去。。。大嫂志愿军失去。。。(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三)联想亲人,
1.同学们,志愿军在朝鲜只有这三位亲人吗?(从年龄上看这三位是代表老中小)
2.引导学生看板书,看看这几位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从性别上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男人)
3.师: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母亲失去儿子,战争让妻子失去丈夫,战争让孩子子失去父亲,为了这场维护正义,争取和平的战争,我国有14万志愿军战士的英灵就长眠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们在以往课本中学到的邱少云,黄继光,还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毛岸英烈士(知道毛岸英是谁吗?)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子。如果你就是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想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写写提示可仿志愿军的话来写)
4.学生汇报:
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同样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当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当志愿军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离别的日子也就不期而至了,战士们深深的依恋着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在即将登上回国的列车之际,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又何以表达自已的内心情感呢?
四、激情引读(4-----6),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1.同学们,请大家看文章的最后三段,让我们随志愿军一起放声的呼喊吧!(齐读)
2.渲染气氛,推向高潮,引读最后三段,结束课文(投影演示)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一希望的是——(学生接读课文)
(3)火车渐去渐远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站台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望着远去的列车,站台上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也都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让我们也对当年的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放声呼喊: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原种场五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这40分钟,但你们的真诚可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将把这难忘的一节课记在自己日记上。再见了,同学们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教学时要披文入境,以情动人,使语文基本功训练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
一、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2)志愿军战士怀着怎么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审题,理出课文的两桥头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
二、认识“亲人”救助的感人事例。
首先从“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的问题导入,启发学生从总体上领悟“亲人”的共同特点:她们都曾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作出重大的牺牲。
进而引导学生按“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作出重大牺牲”这一思路具体认识各位“亲人”,并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品读,理解重点词语。
对第1自然段(大娘的故事),引导学生弄清志愿军战士和大娘话别时主要追述了哪两件事。大娘在“我们空着肚子”战斗,正需要食物时及时送来打糕(理解“雪中送炭”),而自己累得昏倒在路旁;大娘为救护伤员,丢下自己仅有的一个亲人小孙孙,而孩子被炸弹炸死了(理解“唯一”)。这样就能体会大娘对志愿军战士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同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第2、第3自然段(小金花和大嫂的故事)。在第2自然段中,小金花与她的妈妈救出了老王,而小金花却等来了妈妈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理解“同归于尽”、“噩耗”)。在第3自然段中,大嫂为给我们挖野菜而被炮弹炸断双腿(理解“这样高的代价”)。
教师小结:大娘、小金花的妈妈、大嫂他们都把志愿军战士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自己亲人的生命还重,她们都是志愿军战士最亲的“亲人”。
三、领会告别“亲人”的惜别感情。
在上述对具体事例的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亲如骨肉的亲人,今天就要分别了。
教师指导学生依次朗读前面3个自然段中道别的抒情语句。然后教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引读课文后面3个自然段,即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诱发学生的感情,并让学生怀着这样的感情接读课文。后面3个自然段,可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如下“引语”: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有希望什么?——(学生接读课文)
(3)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饱含感情的“引语”,感染了学生,引导他们把领悟到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亲情,通过朗读心情抒发。
四、把握课文中心思想。
引导学生再次审题,并思考:朝鲜人民为什么对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胜过亲人呢?从而启发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注意文中写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内容,使课文的“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聚成伟大友谊”的中心得以显现。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选择中心思想”的练习;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五题,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让学生从课文前3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教学重点
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亲人”?
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经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
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呢?我们认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能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亲人”的含义了。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
暂时:短时间。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忘怀:忘记。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进攻或逃跑。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唯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同归于尽:一同死亡和消灭。
金达莱:朝鲜常见的一种花。在我国称杜鹃花,也叫映山红。
代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付出相当的物质和精力。课文中指朝鲜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失去了双腿。
血泊:大滩的血。
片刻:一会儿,时间很短。
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刚强:不怕困难或不屈服于恶势力。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耗,指坏的音信或消息。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情谊:互相关怀、爱护的感情与友谊。
4.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刚强(坚强) 战役(战争) 温暖(暖和)
代价(价值) 看守(看管) 侦察(探查)
(2)反义词
温暖(寒冷) 刚强(软弱) 崎岖(平坦)
片刻(长久) 唯一(众多) 噩耗(喜讯)
5.区别形近字,按字义组词。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区别形近字,指出相同和相异之处,然后理解字义组词。
嫂(嫂子) 谣(歌谣) 硝(硝烟)
艘(一艘) 摇(摇摆) 消(消灭)
阻(阻止) 泊(停泊) 崎(崎岖)
祖(祖国) 伯(伯父) 骑(骑马)
棍(棍棒) 渐(渐渐) 耗(噩耗)
混(混合) 暂(暂时) 耕(耕地)
唯(唯一) 洒(洒水) 役(战役)
准(准备) 酒(白酒) 设(建设)
6.理解“暂时”“雪中送炭”并结合生活实际造句。
指导学生讨论词义,及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然后造句。
暂时——电视机买来了,但今天停电,所以暂时还不能看。
雪中送炭——妈妈送我一本字典,正是我需要的,真是雪中送炭。
(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结构比较清楚。通过朗读,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课文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因此,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叙述同大娘告别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叙述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叙述同大嫂告别的情景。
第四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也可以把全文六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三自然段,主要讲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四、五、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在车站上,列车开动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这里按照四段的分法进行学习。
(四)朗读全文,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
(五)作业:
1.了解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历史。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志愿军进行曲录音带,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跟随志愿军一起跨过鸭绿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这是一曲高昂雄壮的乐曲,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精神面貌奔赴朝鲜的,为的是保卫祖国,解放朝鲜人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人,临别时他们都依依不舍。我们的课文记述的就是这难舍难分的场面。
(二)教师范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惜别的情景。)
作者从三个方面记叙了这一内容。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把这一段分为三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什么句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这一段突出地表达了朝鲜大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慈母般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大娘之间的真挚情感。
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轻缓,读出志愿军与大娘依依惜别的情感。
(四)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结构,写法与第一段相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此段。
(五)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的结构与写法也与第一段相似,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学习的方法自学这一内容。
(六)小结前三段。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气与朝鲜人民话别,通篇都是志愿军在讲话。在这依依惜别之际,朝鲜人民是怎么想,怎么说呢?课文有这方面的叙述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很难忘的人和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人物来写呢?
(七)学习第四段。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学习这一段主要以朗读为主,读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朝鲜国土依恋的感情,读出志愿军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呼声和决心。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称“亲人”?
这一段表达了志愿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段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八)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主要记叙了志愿军归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文中每一段都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课文是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作者选取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别及火车开动后志愿军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表现中心的。)
(九)总结全文。
对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也体会到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同学们,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十)巩固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同归于尽: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的代价: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耗费的物资、精力甚至生命。
(4)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又一次,再一次。
2.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这三段的结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比较相近,可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背诵。
3.小练笔。
要求: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围绕中心选材,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题目自定。
这个练习可以做为课外练习去完成,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文章要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