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战争第二阶段是怎样的?

2025-04-13 23:23: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查理十二世在入侵俄国之前,将其军队扩充到9.5~10万人。瑞典舰队依然掌握着波罗的海的制海权,因为它无论在兵力上,还是在舰船的武器装备上均比俄国海军占优势。瑞典把极大的希望首先寄予同乌克兰黑特曼马泽帕的秘密谈判上,后者在查理十二世远征前就已蓄谋倒向瑞典;其次寄予俄国内部政治局势的不稳:巴什基尔起义、阿斯特拉罕起义、布拉文起义、反动的封建贵族阶层和高级僧侣阶层对彼得一世的进步改革不满,等等。国际局势同样也有利于查理十二世的征服性计划。英国外交直接促使瑞典国王远征俄国。查理十二世的政治目的是:击溃俄军,迫使俄国接受“萨克森式”的和约,最后夺取俄国出海口。

军事行动开始前,俄国武装力量在兵力上略比瑞军占优势。俄国统帅部为了准备击退瑞典的入侵,制订了“必要时,将在本土进行交战”的作战计划,并用树干等构筑了筑垒地带和修建了军事工程野战工事,加固和修补了基辅—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普斯科夫一线的要塞,补给了新的火炮,建立了粮秣高尔夫“库”,以保障部队的供给;在组织上以步兵和骑兵编成的预备团队补充了正规军;还号召居民实现坚壁清野,武装防御敌人,抗击征服者。反对瑞典入侵的斗争已具有民族独立战争的性质。

1707年秋,瑞军自萨克森出发,于1708年初进入格罗德诺,同年6月强渡别列津纳河,逼近俄国边界。俄军于1708年7月14日在戈洛夫钦战役中受挫而退到第聂伯河对岸,集中在戈尔基镇附近的筑垒兵营内。6月,列文霍普特将军的军队携带大批粮食和弹药从里加出发,前来与主力部队会合。查理十二世未等该军到达,就于8月自莫吉廖夫向斯摩棱斯克推进。但是,瑞军先头部队分别于9月10日、9月20~21日在多布罗耶村和拉耶夫卡村附近的战斗中遭到失败,约5000人被击毙。查理十二世希望得到马泽帕的援助,期待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对俄作战,因而放弃了对斯摩棱斯克的进攻,而转向乌克兰。9月底,瑞军沿通往斯塔罗杜布的道路前出到科斯捷尼奇,等候列文霍普特军。但是,彼得一世亲率游动队于1708年10月9日在列斯纳亚村附近的战役中击溃了1.6万人的列文霍普特军。此时,来自爱沙尼亚的什特罗姆别尔格所部2000人和来自维堡柳别克尔军的1.2万人对彼得堡的进攻也都遭到失败。俄军在涅瓦河畔的大捷为进一步增强波罗的海舰队的力量创造了条件,使鲍尔将军的军、防守彼得堡的阿普拉克辛部队的8个正规步兵团和骑兵团与主力部队会合。

舍列梅捷夫抢赶在瑞军前卫队之前到达波切普、斯塔罗杜布和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等城,从而使这些城市没有被敌占领。各城居民都参加了守城。黑特曼马泽帕的叛变使军事行动的进程复杂化了,但并未引起彼得一世和俄军将领的恐慌。缅希科夫果敢地袭击了巴图林城,毁掉了那里为敌人储备的粮食、武器和弹药,运出全部火炮。戈利岑占领了马泽帕的另一个大型据点白采尔科维,因而使自波兰增援查理十二世的部队难于到达。乌克兰农民和市民到处反抗侵略者,居民严惩“马泽帕部下”,乌克兰军队绝大多数人忠于同俄国的结盟,米尔哥罗德团团长阿波斯托尔和奇吉林团团长加拉甘等人都很快率部逃离马泽帕,加入乌克兰军队,这一切暴露了马泽帕和查理十二世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不得人心。

1708~1709年之间的冬季,瑞军驻扎在普里卢基、加佳奇、罗姆内和洛赫维察地域。1708年11月,由于当地居民在俄军正规部队协助下进行积极的抵抗,瑞军扩大这一进攻基地的企图被粉碎。乌克兰居民拒绝执行马泽帕向瑞军提供粮秣的命令,而与俄军士兵一起守卫江河的徒涉场和渡口,在路旁和森林里伏击敌人。查理十二世和马泽帕没有预料到事件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于是对当地居民实行残酷的镇压,但其结果却激起了居民对侵略者的更大规模和更加坚决的抵抗。

俄军主力封锁了瑞军从哈尔科夫至别尔戈罗德的道路后,集结在博戈杜霍夫、阿赫特尔卡、列别金和苏梅地域。瑞军的秣严重匮乏,迫使查理十二世于1709年春转向南方,即尚未遭受战争蹂躏的波尔塔瓦地区。1709年4月,瑞军集中在波尔塔瓦地域。他们从行进中夺取波尔塔瓦的企图,以及随后几次同样的突击均因遭到要塞驻防军和居民的英勇抵抗而未获成功。1709年7月8日,在波尔塔瓦战役中,俄军在彼得一世指挥下击溃了瑞军。6月30日,查理十二世的残部在佩列沃洛奇纳被缅希科夫的几个团追上,不战而降,而国王和马泽帕则带少数随从逃往土耳其。波尔塔瓦的胜利是北方战争的转折点,它预先注定了战争的结局将有利于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