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斯沟—孔玉一段康定杂岩内,分布着大量的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岩石,这些岩石可具有片麻状构造。这些岩石曾被认为是灰色片麻岩、或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和花岗岩、中酸性岩浆岩。
1.闪长岩类
该类岩石是最主要的岩浆岩之一,分布于姑咱、四家寨、河口等地区,岩性变化不大,成分和结构都比较稳定。
岩石多呈灰—灰白色,块状或片麻状构造,片麻理主要由角闪石、黑云母的定向排列所显示(图版Ⅰ-1),片麻理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岩石具半自形中粒花岗变晶结构,由半自形斜长石和柱状角闪石组成,局部出现不等粒状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An为30%~35%),晶形较好,呈条板状或宽板状,含量40%~65%;绿色普通角闪石,呈柱状,绿色,含量8%~20%。次要矿物有:石英,含量10%~15%;黑云母,含量2%~10%;少量的钾长石,含量1%~10%。副矿物主要有榍石、绿帘石、磷灰石、磁铁矿、锆石等。从矿物组成上看,主要是英云闪长岩。
岩体中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成分不同的暗色包体。包体的边缘界线清晰度不同,有的可呈阴影状。包体多呈球状、透镜状、似条带状,其大小由数厘米到几十厘米,且常定向分布,其延长方向与岩体的片麻理产状一致。包体的成分有斜长角闪岩或角闪岩以及变粒岩,前者为同源包体,而后者为异源包体。
闪长质岩类的岩石化学成分特征见表1-1,以w(SiO2)较低,w(Al2O3)、w(FeO+Fe2O3)和w(MgO)较高为特征。w(SiO2)为57%~64%,少数可达68%~69%,w(Al2O3)通常大于15%,w(Na2O)较高,通常为2.95%~4.55%,w(K2O)一般小于2%,w(Na2O)/w(K2O)为1.2~4,表明岩石中相对富含钠。岩石中w(Fe2O3+FeO+MgO)为4.5%~12.8%,w(FeO)/w(MgO)范围在1.5~9.446,一般在2.5~4。此类岩石属于钙性—钙碱性岩,w(Na2O)/w(K2O)比值均大于1,按岩石的CIPW标准矿物分子在w(Ab)-w(An)-w(Or)图解投影中(图1-2)多数投入英云闪长岩区,个别为花岗闪长岩。
闪长岩类的稀土元素特征见表1-2和图1-3,以弱到中等的Eu异常和轻稀土富集为特征。稀土总量w(∑REE)为90×10-6~120×10-6,其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低,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w(LREE)/w(HREE)介于33.8~7.2之间。w(La)/w(Sm*)为1.5~2.8,w(La)/w(Yb*)为2~4.7,Eu异常表现为弱至中度的负异常,w(Eu)/w(Eu*)为0.45~0.73。
2.花岗岩类
表1-1 康定杂岩中的闪长岩类的化学成分(wB/%)
1~4据冯本智等(1988);5~7据攀西区调三队;8~20据贺节明等(1988)。1~2咱里;3~4姑咱;5~6河口;8~20康定地区。
花岗岩类是康定杂岩中最主要的岩石,主要分布于康定瓦斯沟、下索子、冷竹关、巴、沟、洪水河坝等地。花岗岩类与围岩有时很难区分,岩石一般呈灰、灰白、浅绿灰色,多呈中粗粒、不等粒状花岗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呈较大的自形板柱状晶体,一般含量为40%~70%;石英交错状分布于斜长石之间,含量20%~40%;钾长石,主要为微斜长石,含量小于10%~20%。次要矿物主要有:黑云母,含量10%~20%,少量角闪石。少量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磁铁矿、锆石、独居石等。
图1-2 康定杂岩中闪长岩、花岗岩的An-Ab-Or图解
Fig.1-2 An-Ab-Or diagram of dioritoids and granitoids in Kangding complex(据O′Connor,1965)
1—闪长岩类;2—花岗岩类
花岗岩类按其构造特征可明显分为片麻状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片麻状构造可划分为两类:一类片麻理由矿物(主要是黑云母)的定向分布而显示,片麻理可明显或不明显;另一类片麻理与韧性剪切变形有关,它分布于剪切带的强应变带,此类片麻理实际上是糜棱岩的面理构造(图版Ⅰ-2)。块状花岗岩的矿物几乎没有定向。
花岗岩可有或无包体,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一般呈条带状、透镜状,平行于片麻理分布,大小不等,一般为2cm×10cm~5cm×20cm。包体与花岗岩之间常无明显的界线,多为渐变过渡关系,有时仅在其中形成一些阴影,而包体矿物成分与花岗岩差异较大,大多是没被花岗岩完全改造的变质岩残留体。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类的w(SiO2)相对较高,一般介于71%~76%;w(A12O3)为11.00%~14.74%;w(FeO)多数在1%~3%;w(FeO)/w(MgO)一般为2~10,w(MgO)一般小于1%;w(TiO2)介于0.1%~0.5%之间。岩石化学成分按CIPW计算,在Ab-An-Or标准矿物分子分类图解中(图1-2)主要落入了奥长花岗岩区和花岗岩区。
花岗岩类按实际矿物的组成大致划分为奥长(斜长)花岗岩、花岗岩以及花岗闪长岩等。
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见表1-2和图1-3,其稀土总量略高于闪长岩类,w(REE)为89×10-6~143×10-6,轻稀土富集,w(LREE)/w(HREE)为5.5~16.5,w(La)/w(Yb*)为18.21,Eu弱异常,w(Eu)/(Eu*)为0.44~0.91,w(La)/w(Sm*)介于3.6~5.5之间。
表1-2 康定杂岩中英云闪长岩、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wB/10-6)
*Leedy,球粒陨石标准化,1~4为片麻状英云闪长岩;5~10为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岗岩;1为咱里;2为姑咱,3~4、7~10为康定地区;11~12为澄江期花岗岩;11为泸定深水沟花岗岩;12为黄草山花岗岩。(据冯本智和贺节明等资料)
图1-3 英云闪长岩和花岗岩稀土元素(Leedy)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
Fig.1-3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for the tonalite and granite
1~4—片麻状英云闪长岩;5~9—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岗岩;10—澄江期花岗岩
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的稀土总量、配分形式及Eu异常与相邻地区的澄江期花岗岩明显不同。后者如泸定深水沟花岗岩和黄草山花岗岩(表1-3中的11,12和图1-3中的11,12)的稀土总量较高,w(∑REE)为143×10-6~18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低,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其w(Eu)/w(Eu*)为0.06~0.112,呈明显“Ⅴ”型配分模式,分布曲线斜率不大,w(La)/w(Yb*)为2.1~2.8。这种特征是在地壳增厚条件下,为硅铝层重熔成因的异地型岩浆侵入花岗岩所特有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表1-3 康定杂岩中的花岗岩化学成分(wB/%)
1~3—巴沟(据攀西区调三队);4—河口;5—瓦斯沟(据冯本智等,1991);6~12—康定地区(据贺节明等,1990)。
3.脉岩类
康定杂岩内最主要的脉岩是基性脉岩,主要分布于河口以北的地区,往往集中出露,构成基性脉岩群(图版Ⅰ-3),产状有直立、倾斜或水平。其中以下索子一带的辉绿岩脉最为特征,岩脉呈直立产状。
辉绿岩脉呈绿黑色,块状构造,无斑隐晶结构,具变余间粒结构,其矿物组成为:微斜长石,呈条板状,大小为0.05mm×0.25mm,含量40%;绿色普通角闪石,分布于斜长石的间隙中,呈不规则状,含量40%±;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绿帘石、磁铁矿、钛铁矿以及辉石;次生矿物有绿泥石、钠长石、石英等。
下索子辉绿岩脉被含金石英脉切割(图版Ⅰ-4),经K-Ar测龄获得该辉绿岩脉46Ma年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