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字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4-10-29 20:48: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商朝。

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

现代除了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有些喜爱历史学的人拥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启星字承启,张策字竹朿。

扩展资料: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字

回答2:

字、号 均是来由上古时期。
我们都知道,姓氏是代表人们血缘关系的符号。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常把它与名字连在一起,成为姓名。但在中国古代,人们的名和字一直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名字解诂》解释: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那么,它们具体都有哪些用处呢?河南商报记者 姬中贵名名原本不与姓氏连称《说文》解释:“名,自命也。”在古代,“名”与“字”含义不同。“名”是用来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正式文字符号。早在远古时期,我国的人名就形成了单名、双名并存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河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教授魏清源介绍,在春秋以前,“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不与姓或氏连称。直到战国时期,姓氏逐渐合并,姓、名连称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习惯。为什么姓在前、名在后魏清源解释,中国古人的宗族观念很深,姓氏代表人们的血缘关系,其地位自然要比代表个体的“名”重要多了。人们的“名”虽在出现时就单双并存,但了解历史的人会发现,在不同时代,单名、双名的比例也明显不同。魏教授介绍,两汉之前,人们的名以单名居多,比如刘备、项羽等都是单名。古代的中国人,历来有一种“求偶”和“对称”的心理,一个姓、一个名,正好是双字结构,是偶数,又对称,符合中国人心理。两汉之后,双名逐渐增多,后来更是在数量上超过了单名。专家认为,其原因是汉朝行辈字派的出现和广泛使用。行辈字派先是用来区分排行的,如伯、仲、叔、季和长、次、幼、少、元等;后来人们觉得父子之间也应该区分开,于是便有了字辈,以区别同族男子之间的辈分。据统计,到了1949年,我国双名者已占总人数的93.5%。字同辈之间不呼名,而称字什么是字?《礼记·檀弓》记载:“幼名,冠字。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人们见面时或信函中多称对方的字,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相对于男子的正式名字来说,“字”就是“名外之名”,是人在正式名字之外所起的名字。古人一般有两种字,一是“小字”,一是“表字”。小字又称“小名”、“乳名”、“奶名”,是一种昵称,一般由父母来起,与乳名相对应的是学名。表字即通常所谓的“字”。由于“名”的地位较尊贵,同辈人之间不能互相称“名”。未成年时,同辈人之间可以互称小字;成年以后,交际频繁,会彼此称呼对方的“表字”。不过,与小字不同的是,表字一般是男子成年后自己起的。既然字是“名外之名”,那么字与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白虎通·姓名》记载:“闻名即知其字,闻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相比附故。”古人的字与名有直接关系,即字和名至少有一个字相同,如李白字太白、孟浩然字浩然、孔安国字子国等。另外一些人的字与号有对应关系,在字形、字音、字义上有相关性,如马超字孟起、董羽字仲翔、张奚若字熙若……其中,在字义上有相关性最为常见。号取个什么号,全凭个人爱好《尔雅》记载:“号,呼也。”号是人的姓、氏、名、字之外的称呼,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号产生时与氏的用法相似,常用作部族的标记或统治者个人的标记。后来,部族的标记演变为“国号”,统治者的标记演变成“后”、“王”、“帝”等,其中皇帝的尊号是个代表。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尊号是“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帝王的号,除了尊号之外,一般还会有谥号、庙号和年号。谥号是帝王死后的称号,一般有褒扬、同情、贬斥等类型,如文、武、明、成、孝、悼、庄、哀、怀、灵、炀、厉等;唐代以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年号是纪年的名称,我国年号始自汉武帝,其年号为“建元”。当然,号在出现时也是王公贵族专用的,直到汉代以后,民间才开始用号。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号的情况渐渐普遍,一般都是人们自己起的,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到了唐宋时期,用号成了社会风气,明清更是达到鼎盛,人们全凭个人爱好取号。假名你知道常香玉的真实姓名吗?在古代,人们还经常使用另一种名字——假名。化名、代号、法名、道号、笔名、艺名等,都是典型的假名。人们为了应付某种特殊情况,往往会用化名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比如,在革命年代,周恩来就曾使用过伍豪、翔宇、冠生、周少山、胡必成等多个化名。所谓代号,多是在小团体内部使用,外人往往不得而知。比如,在热播剧《潜伏》里,孙红雷扮演的余则成,代号是“深海”。法名,即出家为僧尼或虽未出家却皈依三宝的人的名字。法名又称法号或戒名,通常是由法师所赐,用来取代俗名,并将俗名永远隐匿起来。法名以双字居多,有一定的字辈,佛教色彩浓厚。比如现任少林寺方丈法名为“永信”。与之相比,道号则并不排斥真实姓名,如一说起长春子,人们都会想到丘处机,两者并不冲突,可同时使用。笔名和艺名都算是假名。一个人可以使用多个笔名,一个笔名也可以代表很多人;艺名则是人们在从事某些特定行业时所起的名字,如梅澜的艺名是梅兰芳,张妙玲的艺名是常香玉等。

回答3: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因为孔子的弟子就有“字”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回答4: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boonie4399
古代名人字号.司马迁——名:7a64e4b893e5b19e31333433623761迁,字:子长 //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 //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 //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沈括——名:括,字:存中 /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杜牧——名:牧,字:牧之 //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 //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 //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 //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 //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 //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 //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 //晏殊——名:殊,字:同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