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和制热哪个耗电多?

2024-11-30 11:53: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空调制热比制冷更耗电。

具体分析:空调耗电最高的部分其实是压缩机,实际上在制冷和制热时的功率是相同的。但以效率来看,空调产生冷气的效率要高于产生热气,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空调制热比制冷更耗电。

拓展资料:

一、制冷的内容:

1、在制冷时,空调内气态的制冷剂将通过压缩机被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这部分气体被送入冷凝器后经过膨胀阀进行适量膨胀将会散掉一部分热量,也就是空调外机吹出的热风。



2、在这过程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因为空间变大,温度和压力都将急剧下降,吸收掉大量的热,蒸发器此时温度就会降低,这也就时为什么空调内机吹出的风为冷风。

3、其实从宏观来看,也就是我们曾经在物理课本中学到的液化放热和汽化吸热了。

二、制热的内容:

在制热时,空调内的制冷剂仍然会被压缩机所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并被送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中。在此过程中,气体将会液化并释放热量,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回答2:

一:空调制热更费电。因为电机功率是不变的,因此从绝对意义上讲,应该耗电量是一样的,但实际要说明这一点就要复杂一点,衡量空调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是COP值,也就是常说的能耗比,通俗来讲就是我消耗1KW的电量能产生多少的冷量活热量,COP越高,性能越好,因为在空调设计中,通常各个部件的选型是根据制冷工况来选的,制冷情况下,冷凝器的换热量选择通常等于制冷量与压缩机热损耗之和,而蒸发器换热量等于机组制冷量,也就是说通常冷凝器要比蒸发器换热量大些,因此空调的制热能力要差一些,也就是说在额定工况下(通常要选定额定工况,方便比较)制冷COP值要大于制热COP值。
可见,同样损失1度电,制冷量要比制热量大,或者反过来讲,在制冷量和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制热时耗的电更多,因此,为什么说制热更耗电就是这个原因。
二:空调制热比较费电。
空调制热其实并不简单
制热工作:在热泵工况下制冷剂的流向为:压缩机消音器四通换向阀缓冲器室内换热器单向阀2干燥过滤器1毛细管1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压缩机。
家用空调一般是风冷冷风的制冷系统(中央空调还包含水冷冷风、水冷冷水、风冷冷水等,前面的是指冷凝器的换热形式、后面的词是指蒸发器的换热形式),也就是说,在制冷时,制冷剂在冷凝器中进行换热,通过风机吹动蒸发器,蒸发器相对于室温温度比较低,那么吹出来的自然是冷风。
如果空调带有制热功能,则在出压缩机后制冷剂系统上要安装单向阀和四通阀,这两者的作用是改变制冷剂的流向,此时制冷时系统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功能进行了互换,也就是说,制冷时的冷凝器在制热时成为了蒸发器,制冷时的蒸发器在制热时成了冷凝器。因此,风机在制冷时吹的是蒸发器,现在吹的就是冷凝器了,因此吹出来的就是热风了。
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吸入低压气态制冷剂,把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送进冷凝器冷却。轴流风扇从空调器左右两侧的百叶窗吸入室外空气并送入冷凝器,使制冷剂蒸气受到冷却,变成高压液态制冷剂,再经毛细管节流降压后送入蒸发器。室内空气由离心风扇吸入到蒸发器,进入蒸发器中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因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变成气态制冷剂,使室内空气得到降温,降温后的室内空气在离心风扇的作用下,通过风道回到室内。经过蒸发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又被吸入压缩机,再次压缩成高压气态制冷剂。
制热就是制冷的反循环。
首先,当我们打开空调的时候,压缩机就开始工作了。它将压缩冷媒使其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高温高压气体再转入冷凝器,冷凝器放出大量的热将高温高压气体变成相对的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
其次,这些气液混合物经过节能元件,也就是毛细管,膨胀阀之类的物件,这个过程中,又把这些气液混合物转化成低温高压的气体。
最后,这些气体排放到室内,再由“肺部”也就是蒸发器,吸收其中的热量。让这些气体回到最初的温度。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压缩。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进入冬季,利用空调采暖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方式之一,相应的空调不制热的故障报修率也会徒增,据统计,每年冬季抱怨空调暖风不足的占据所有故障的80%以上,这恰恰反映了平日我们对空调的养护不足,导致空调在关键时候“罢工”。
一般来说,空调制热效果不好,部分原因为空气过滤器积尘太多、内外机通风口被异物堵塞。从维修角度来说,这不是故障,属于空调的保养问题,只需定期取下空气过滤网清洗,就可恢复正常。称得上是制热故障的,缺氟算是其中之一。

回答3:

空调制热更耗电。
因为空调电机功率是不变的,因此从绝对意义上讲,应该耗电量是一样的。
但实际要说明衡量空调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COP值,也就是常说的能耗比,通俗来讲就是消耗1KW的电量能产生多少的冷量或热量。在空调设计中,通常各个部件的选型是根据制冷工况来选的,制冷情况下,冷凝器的换热量选择通常等于制冷量与压缩机热损耗之和,而蒸发器换热量等于机组制冷量,也就是说通常冷凝器要比蒸发器换热量大些,因此空调的制热能力要差一些,也就是说在额定工况下制冷COP值要大于制热COP值。
可见,同样损失1度电,制冷量要比制热量大,反过来讲就是在制冷量和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制热时耗的电更多。
拓展资料

空调一般是由四大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根据控制或是使用需要中间可以选择安装压力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干燥过滤器等辅助器件,但四大件是必不可少的。

空调制冷原理:
在制冷时,空调内气态的制冷剂将通过压缩机被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这部分气体被送入冷凝器后经过膨胀阀进行适量膨胀将会散掉一部分热量,也就是空调外机吹出的热风。在这过程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因为空间变大,温度和压力都将急剧下降,吸收掉大量的热,蒸发器此时温度就会降低,这时空调内机吹出的风为冷风。
空调制热原理:

在制热时,空调内的制冷剂仍然会被压缩机所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并被送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中。在此过程中,气体将会液化并释放热量,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回答4:

空调制热时由于冷凝器要比蒸发器的换热量大,所以空调制热比制冷更费电,而且冬天空调的外机会结霜,这也会降低空调制热效率空调制冷原理是指空调制冷运作的原理。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

空调制热时,气体氟利昂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机的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氟利昂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机的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体的氟利昂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很多类型的空调制热都需要一段时间预热,预热这段时间也是耗电的,虽然每次预热最多也只是几分钟时间,空调一次预热虽然也耗不了多少的电,但是大家要知道积少成多这个道理,整个冬天下来大家开空调的次数很多,所以一个冬天空调预热的耗电量积累下来,对比夏天的耗电量就会有明显的差距。

回答5:

我们的家用空调,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


室外机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压缩机了。当我们启动“制冷模式”后,压缩机内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室外交换器内,变成液体,然后通过管道流进室内的交换器,又变成了气体。我们知道,由液体变成气体是吸热的过程,带走了室内的热量。

“制热模式”则是相反的过程,压缩机内气态的制冷剂进入的是室内的交换器,变成液体,放出热量。

而空调之所以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暖气”或“冷气”,就是因为液态的制冷剂继续通过管道流向室外的交换器,变成气体,再进入室内,形成一个循环。



制热制冷到底谁更省电?

理想状态

我们先用数据说话:以市场某品牌空调为例,一台家用1.5匹壁挂式空调,制冷量为3500瓦,制冷功率是1080瓦,能效比为3500÷1068≈3.28;制热量为3850瓦,制热功率为1120瓦,能效比为3850÷1120≈3.44。


这么看起来,确实制热效率更高,难道制热真的比制冷省电吗?

实际情况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上述情形是在理想状态下,而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

1.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制冷是空调的基本出发点,制热只是附加功能,对于目前大部分品牌而言,空调制热的舒适性不及制冷,所以很多空调都会添加电辅加热(上面的参数图中就有)。这样,压缩机的运行,再加上电辅加热的耗电,使得空调制热比制冷耗电得多;


2. 如果冬季寒冷时,空调经常会结霜,难以启动运行,这时空调外机就会消耗一部分的电量用来化霜。这一化霜的过程,也增加了空调制热时的能耗;


3. 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了空调额定高温制热量的标准试验工况:室外6℃,室内20℃。而我们冬天使用空调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低于6℃的情况;

4. 夏季非常炎热时,室内温度一般在35℃左右,如果开启空调,将温度调至28℃左右,就非常凉爽了,这时空调制冷只需要填补7度的温差。


而冬季,气温往往会跌到0℃以下,室内温度视情况而定,也多在5℃左右。开启空调制热,假设也将温度值设定在28℃,这时制热温差高达23度。7∶23,怎么样?这样一对比,是不是结果很明显了?制热要比制冷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