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近考试,觉得知识生疏怎么办?
这是心绪紧张的具体表现,属于正常现象,需要缓和绷得太紧的神经。建议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但不能过于剧烈;一旦感觉到学习得特别疲劳了,要立即放下书本,休息锻炼。即使在这时,头脑里仍然要注意对知识系统的完整梳理和把握。
2、最后一周慌乱怎么办?
考前一周,考生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树立信心,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好参加高考的准备。对易错、易忘的知识作一些阅读和记忆,无需再做难题、偏题和怪题。适度运动,多与家人和朋友聊天、散步,读报、看新闻、听音乐,都是不错的放松方式。
二是调整好“生物钟”,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体力走进考场。用一周时间把生物钟调整到和考试的时间一致,让考生的精力最旺盛的时段与高考考试时间一致。学生7时一定要起床,8时开始复习,9时进入最佳状态。中午一定要休息,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不要开夜车,不要提前睡,也不要服用安眠药,坚持23时前睡觉,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
3、考前晚上失眠怎么办?
对考生来说,拥有充足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它可以缓解疲劳,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如遇考前失眠,考生也不要太过焦虑。
◆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一时难以入睡,可以起床,翻阅书报,听听音乐,等有了睡意后再躺下。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如一定要服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运用自我催眠的方法帮助自己尽快入睡。让自己安静地躺在床上,微微闭上眼睛,从头到脚逐渐放松。想象自己正躺在草地上、沙滩上等一些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慢慢的会感觉自己的眼睛越来越沉,无法睁开。自我催眠的方法可帮助考生较快进入睡眠状态,第二天起床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4、等待开考紧张怎么办?
进入考场时,主动向监考老师热情问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紧张,增加安全感。在座位上坐定后,把准考证、文具等考试必需用品摆放在桌上,万一发现遗漏还有时间弥补。等待开考的几分钟里往往是心理最为紧张的时刻,考生一方面要耐心听清考场须知,另一方面可以闭目养神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保持心跳平稳、大脑清晰、精力集中的最佳状态。拿到考卷后,首先要准确无误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考试科目、座位号等重要信息。看清答题须知,浏览整份试卷,了解试卷共分几页,共有几道题目,以防漏答失分。
5、遇到难题“卡壳”怎么办?
答题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遇到一时没有思路的题目,考虑三五分钟后仍无法解出时,不要盲目钻研,强行答题,可以选择暂时放弃。遇到难题“卡壳”,不要紧张,只有具有冷静、沉着的心态,才能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完成试题与基本知识间的链接。高考的考查内容总是在考试大纲范围之内,它只是通过试题的不同形式、知识的不同侧面,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综合运用与灵活应变能力。考生要有应对遇到难题、陌生题的思想准备。考试万变不离其宗,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正确解题。
6、惦记考试得失怎么办?
考完一门走出考场时,不妨伸个懒腰,做个深呼吸,不管考得顺利还是发挥不佳,都与此门科目做个告别。这一门考试的结果“木已成舟”,不要再去回忆解题细节,也不要与同学对答案,集中精力,以轻松的心情迎接下一门科目的考试。
7、考试发挥失常怎么办?
考生大多经历过多次模拟考,对自己的实际水平应该有明确了解,都希望在高考中得到真实水平的呈现。从历年情况看,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正常发挥,失常发挥非常少见,考生无需对此忧心忡忡。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考生应放弃这种奢求心态。只要以平常心态去参加高考,完全可以确保应考自如,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8、父母过度焦虑怎么办?
家长对于该不该送考、陪考,要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强行前往。在送考路上,家长不要“千叮咛、万嘱咐”。也不要在考场门口左顾右盼恭候孩子,不要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中。
高考期间,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用餐、散步,可以谈谈社会新闻,但不要谈论试卷难度、答题对错、得分多少等敏感话题。考试期间的学习用品让孩子自己整理准备,家长的包办与替代可能会“帮倒忙”,会让孩子因过分依赖而缺乏独立与自信。
9、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
我们期盼高考期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但考生也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理智应对突发情况,化险为夷地将突变性干扰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考试期间,一旦遇到紧急事件,建议考生在镇定应对的基础上,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求助。在学校之外的其他场合遇到困难或危险,建议向110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