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上海市浦东闵行区、南汇区,有火氏一族的聚居村。火氏是南汇地区不见于《百家姓》的姓氏之一。据火氏子孙口碑,称火氏原不属汉族,为蒙古族,原来不姓火,而姓蒙古氏,其祖即元朝开国功臣蒙古·直脱儿。蒙古·直脱儿因其父蒙古·阿察儿事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征战有功,被封为博尔赤(掌管御膳的官),故以赤为姓氏。赤脱儿在元王朝建立过程中曾经历过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和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四个朝代,不仅曾协助他们巩固政权建有颇多功劳,而且还为击败南宋军队、建立元王朝立有大功,因此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在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即封赤脱儿为昭毅大将军,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又进封为镇国上将军淮东宣慰使。以后,赤脱儿又任过嘉议大夫行御史台中丞、资善大夫福建行省左丞、江淮行省左丞等职,最后于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农历6月末死在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任上。正由于赤脱儿最后在江浙行省做官,因此其后裔中不少人因此在江南定居了下来。到了元朝末期,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在此政权更迭的战乱中,蒙古族各姓后裔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赤氏后裔就这样被逼走上了流亡之路,其中一个支系流亡到了南汇。据火氏子孙口碑,当时他们一路朝行暮宿,隐名埋姓,才算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盘查。据说有一天他们终于遭到了一次更为诡诈的盘查:巡查兵不查成年人而专找未成年的孩子进行盘问。一天,赤氏家族有个孩子正在灶下帮着母亲烧火,突然巡查兵来了,他们抓住孩子劈头就问:“你姓啥?”孩子一下给吓懵了。侥幸的是这孩子很机灵,竟指着灶膛中正烧得赤红的灶火说:“姓……火、火、火”。巡查兵认为孩子是不会骗人的,而且蒙古族中是没有姓“火”的,因此巡查兵相信了。大家用“火”顺利躲过了盘查,因此这支蒙古赤氏族裔从此就改成了汉姓火氏,后定居于百曲村一带(今上海南汇区金汇镇百曲港两侧)。火氏在百曲定居后不久即渐渐地融合于汉民族群体中,到清乾嘉年间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姓氏之一。该支火氏人士中成名最早的为火观若和火始然父子两人,他们都是上海南汇区的秀才,颇有学识,且善诗赋,对冯金伯辑成《海曲诗抄》颇多贡献。自火始然后,其弟火锦纹、火金涛、火光大,及火光大之子火文焕等亦都是南汇的知名之士,都好诗赋,火文焕在清咸丰年间曾一度试图继冯金伯之后编《海曲诗抄续集》,故在一段历史时期内,百曲火氏曾是上海南汇全县诗歌汇集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