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和你说吧,比方说我现在有同一批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试块,这里面的抗压强度(以抗压强度为例)肯定是有细微的差别的。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容一批东西的质量,一般是用平均值的,这个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值。
但是我们是设计人员,如果采用标准值(平均值)来设计,那在荷载达到标准值时,就有一半的概率会坏,50%会坏的结构,谁会去使用呢?所以我们要对这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数据进行筛选,找到一个值,使得这个值小于这批试块中95%的抗压强度,这样当达到使用荷载时,我这一批试块有95%的概率不坏。我以这个值去设计房屋,是不是就有95%的保证度了?这里找到的值就是我们说的设计值。
以上很容易就能解释设计值和标准值的不同,以及设计值为什么比标准要小。如果你学过一点概率论的知识,很容易就能知道,在正态分布中95%的保证概率对应的系数是1.645。将设计值乘以1.645是不是与标准值很接近了呢?那么为什么楼主发的表,设计值乘以1.645大于标准值呢?国家为了保证结构物的使用安全,乘以一个系数。就是让我们设计人员把高强度的混凝土按照低强度来设计,这样来提高安全性。
(以上只是很浅显的解释了一下,真实的情况可能还要复杂,如果有说的不对,请多包涵)
标准值就是混凝土标号所写的那个强度,如C30,抗压强度标准值就是30MPa,这是对混凝土产品质量的一个要求;
设计值是在做混凝土配比设计时所要达到的强度,因为配比的设计和试验都是在试验室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的条件所做的,代表的是这种标准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而实际生产的的时候,有很多东西是控制不了的,比如温湿度,比如秤的误差,所以实际生产的东西跟试验室做的设计是有差别的。
设计值要计入强度标准差,计入1.645的系数,所以设计值要比标准值高,这样可以基本保证实际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简单的说就是给自己留个富余系数,留个回旋余地。
数据上的区别就是楼上说的,差一个分项系数。
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做设计是基于概率的,也就是可靠度,保证率。所以用不同的值,其本质上就是采取的保证率不同。
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到底多大,每一块混凝土都不同,所以这是一个概率统计的问题,其结果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如果你对高等数学和概率论还有印象,就不难理解,取的值越高,保证率就越低。
例如规范要求,保证房屋有95%的概率能安然矗立50年。那么在进行常规荷载(日常重力,风力,小地震)作用的时候,你就要取设计值作为材料强度的标准进行计算。
假如你希望保证房屋在200年难遇的特大地震下有40%的概率不严重损坏,那么你在计算这个特大地震力作用的时候,就可以拿标准值甚至乘以一个放大系数作为材料强度的标准计算。
目前,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通常采用设计值;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通常采用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