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鲍鱼之肆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一个人进步与否的关键是什么?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2024-12-05 18:27: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从上文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一个人进步与否的关键是环境的影响。
我赞同孔子的观点。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是有道理的。想了解一个人,不仅仅要和他接触,还要看看他身边的人,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做出判断。环境是影响人的。经常与勤奋的人接触,你会不知不觉的跟随他的脚步变得勤奋;而经常和懒惰的人接触,你也会潜移默化,变得懒散。
“出淤泥而不染”。自然,像毛主席那样身处闹市中读书而不受影响的人的确有,但我认为大部分人做不到那样。大部分人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的。

回答2:

【孔子认为进步的关键是】: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不赞同这种观点。
环境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修养和坚持。只有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回答3:

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释义: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回答您的问题,孔子的意思其实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可以认为他觉得一个人是否能够进步与他接触的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论断不是那么绝对,但也不是不无道理,人可以出淤泥不染,但是要有所进步,多与闲者相处时十分必要的。您可以从出淤泥不染存在可能性,到追求进步递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