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不住,当然也要读的,而且,读书的目的也从来不是要记住书中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那叫背书。再者,从来没有谁敢说,自己读了一遍的书,就全部记下来了,可以随时信手拈来。
读书的方法和目的
读书要讲方法,分速读和精读,读书要有目的,不同类型的书,读来目的肯定不一样。
拿我来说,读小说类的书,肯定是速读,小说吸引人的往往是故事情节,一目数行去读,抓取书中关键词,就能很快读完一本书,也会知道书中讲的是个怎样的故事。
在这一过程中,会看到精彩之处,比如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大致情节我一览而过,但是读到精彩的打斗场面,或者对剧情影响较大的人物心理活动时,我就会慢下来,仔细读一下。
这就是速读与精度的结合,通过速读,我会知道杨过想杀郭靖,但后来没杀;我会知道张无忌不愿意当皇帝,甚至把江山拱手让给朱元璋。
但为什么呢?
杨过一次又一次想杀郭靖,但黄蓉有意无意的开导、他自己有意无意的反思、直到郭靖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些细节之处,会对人物性格和剧情走向产生巨大影响,我都慢下来了。
而读诗词类的书,我会有选择性地读,但一定是精读,因为在我的归类中,诗词类书籍,如《唐诗三百首》等,是属于工具书,我从来没有完整地看完一部《唐诗三百首》,但每当我需要了解一位诗人、一首诗的时候,我就会去翻诗集查找,然后静下来好好地看完一首诗。
当你读书多了,自然就会养成习惯,也逐渐学会了鉴赏,你看我平常写的文章,大多以诗词为主,我真能鉴赏那么多诗词吗,并不是,只是我拿到一首诗,首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鉴赏这首诗,然后再查阅资料,系统地去学习,最后把我自己的理解和名人名家的讲解,结合成我写的鉴赏。
怎样记住书中内容?
你可能会十分羡慕有些作者,对某本书中的内容、典故信手拈来,其实哪有那么神的人,无非是对相关领域熟悉罢了。
读书,从来没有读一遍的,第一次速读,在这一过程中,记住要紧的地方,做笔记、加书签,这样,你就会对这部分内容有深刻印象。第二次读,你可以直接跳过许多地方,着重读自己标记过的内容,再次加深印象。
拿我读《红楼梦》举例,最先接触影视剧,会觉得贾政这个父亲是不是有病,无论宝玉好与坏,他都要批评,凶巴巴的,后来读了原著,通过书中更详细的描写,以及脂砚斋的批注,我知道了原来古代的大家族就是这样,严父慈母。贾政也并不是要刻意针对贾宝玉,也并不是看宝玉哪里哪都不顺眼,只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他必须严厉。
了解到这一层之后,我在书中做了记号,加了书签,下次要写一篇跟古代家风相关的文章,或者遇到相关的问题,我打开《红楼梦》找到自己的书签,就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论点。你看下图,是我读《儒林外史》时加的书签,以后遇到相关问题,翻一翻就解决问题了。然后你读我的文章,觉得这个作者还不错啊,典故张口就来,其实你哪里知道,为了这个张口就来,一部书的笔记都写满了。
所以你说怎么记住书中的内容?
我的答案是:不用全部记住,只记住紧要处,多读几遍、多拿笔写、多加书签、多动脑子。
读书的时候要走心,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不能车在脑子里,要说的时候要聚精会神,一心一意想着书籍
写提纲,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的时候要随手拿一支笔,把重点地方勾画出来,把有意义的地方记录下来。
在背诵书籍的时候可以反复背诵,同时可以写一写,这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