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接下来的朝代是三国。 东汉建立之初就埋下了分裂伏笔,从经济、政治、军事制度几方面均表现得非常充分。各地政权与中央集团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到184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东汉统治集团已无力独自镇压农民起义,要求各地勤王给予支持,于是各地军阀、豪强趁机而起,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经过相当长的军阀混战,逐步形成了北方的曹操、益州刘备、江南的孙权三股势力,又通过军事发展、政治联盟,形成了均势,于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184年黄巾军起义,给各个阶层升入统治阶层提供了机会,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从政治上赢得贵族正统身份,再说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同样也想进入统治集团,但由于汉代进入统治集团有几个方式,传统士族如袁氏集团等、汉代举孝廉的制度、传统贵族。但他们缺乏途径,而刘备的身份恰好给了直接的借重,当剿灭黄巾军后,刘备的身份更有了广泛的借重。而在汉献帝可借重的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只是在保存自己的实力,甚至有借机壮大的图谋,当然刘备的出现,给他机会,特别是刘备打的是匡扶汉室的口号,虽然刘备的实力差,但给了皇叔的身份,刘备自然会感恩戴德的,会对其他集团有了一定的制衡。刘备自然借机利用这个天大机会,最终利用身份夺得三分之力。 曹操也是没有地盘,也是利用黄巾军起义之机,利用自己的家族逐渐积聚起来。在镇压黄巾军时,根据汉代的规定,反对朝廷是违反儒家的大道,要杀头的,而曹操却采用招降的办法,堂而皇之地扩大势力,取得了实地。这一时期董卓、袁绍集团都可以轻易地灭掉曹操,而董卓、袁绍却想借曹操形成一个缓冲的地段。但曹操缺少政治身份,于是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获得政治上的主动。当灭掉董卓后,袁绍再发动剿灭曹操的战争,已失去政治上的优势,在官渡之战中的最终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曹操在北征乌桓后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时刘备还没有成事,只剩江东的孙权了,于是大胆地南进取得统一大业,但没想到这恰恰给了刘备集团发展的机会,逐渐壮大起来。致使赤壁之战大败,伤了元气。这时,曹操集团独大,而刘备、孙权的联合形成了均势,因此曹操占之三分也只得认了。 孙权是世居江东的士族的代表,是借孙策的努力而自然获得的,虽然周瑜等实力远远大于孙权,但却受汉代兴起的儒家思想的束缚,只能趋于孙权之下啦,但实力还是有的。虽然瞧不起刘备,但当曹操大敌当前时,只有依附刘表的刘备可以联合了,当曹操大败时,本来可以借机消灭刘备集团,但考虑曹操大敌,不妨让刘备集团打前站好了,因此孙权虽不甘心,也只得承认三分的事实了。 这也是必然,于是三国鼎立形成。来源:新课程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