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孩子,一个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父母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父母的思想会通过一言一行直接传递和灌输给孩子。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放养”,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教育,经常拿“孩子小不懂事”,“他还是个孩子”为理由,对孩子那些毫无教养的行为置若罔闻,认为做什么都可以,孩子受父母思想的影响,从开始的试探到最后的为所欲为,最后变成熊孩子。结果就是错过了教育孩子最佳时期,后面想管已经管不了。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通过语言和他们交流,建立感情。《父母的语言》的作者认“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积极,相互回应,礼尚往来的基础上。”
父母每天都在用语言定义和描述着孩子,很多孩子逐渐变成了父母描述的样子。有的孩子被这些语言“驱赶”,最后成了语言里塑造的那个人。
我们经常听到有父母用语言恐吓孩子“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只有捡垃圾”……殊不知这些语言正深深伤害着孩子。这些消极的语言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还会适得其反。
1.家长素质与儿童家庭教育
(1)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a.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对家庭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b.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首先,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2)家长道德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儿童的文明意识;家长的传统美德影响儿童为人处事的态度;家长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儿童的心灵健康;家长的人生信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言传身教|父母的品行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文/语尘
高贵不是你说谎骗了多少人,也不是你通过卑鄙的手段占了多少便宜;高贵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质,是灵魂散发出来的香气,是一个人良好的教养!
01
带儿子出去旅游,到达目的地时,景点要量孩子的身高,根据身高确定是不是该收门票费。
同行的有一对母女,跟我的儿子也差不多大小。量身高时我的儿子听话的站直了身子,很快就量好了,然而她的女儿却不是那么老实,景点的工作人员要她站直了,她偏要弯着腿,还一副掩耳盗铃的模样。
我不知道孩子这样做在那个母亲心里有多么的令她骄傲,反正出了门她就开始跟同行的人们开始夸赞她的女儿如何如何心眼多,而以嘲笑的口吻说我的儿子在量身高时是如何的昂首挺胸。
熊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熊父母。
东野佳吾的《白夜行》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一株芽应该在那时就摘掉,因为没有摘,芽一天天茁壮成长,长大了还开出了花,恶之花。”
熊孩子犯了错,家长不及时制止,而是无底线地纵容,还以此为乐,终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02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善待他人,遇事总是先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我和老公的习惯。别人有困难,只要我们遇见了,就会尽其所能去帮忙。
许多时候,只要儿子在身边,我就会让儿子参与到这些事情当中去。虽然儿子不会说,但是这一切他已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他以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传递着浓浓的爱。
父母的日常行为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方向。
一岁多点时,我和老公带他去看爷爷奶奶。当时我正在屋里跟他的奶奶说话,看到他一路小跑着跑到屋里,搬起小板凳就急急地走出去。
我怕他摔跤,在后面紧跟着。本以为他出去玩,没想到他跑到蹲在地上修理自行车的爷爷后面,悄悄把小板凳塞到爷爷身下。
其实这已不是偶然的事情,自从儿子会走路以来,他只要看到我在地上蹲着洗衣服,就会不声不响的拿来小凳子让我坐。看到我或是他爸爸在床上和衣而睡时,他总会拿来枕巾给你盖上。(因为太小抱不动被子)
二岁半时,有一次我带他去公园玩。公园里有很多跟他一样大的小朋友,他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正当我们要回家时,离我们几米远处,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突然跌倒了。他看到后,一路小跑跑过去把小女孩扶了起来。还奶声奶气地安慰人家:乖,不哭啊,哪儿疼,让我看看……竟然与我的语气如出一辙。
三岁时的一天晚上,因为他的爸爸对他的许诺没有实现,他大声哭着说:爸爸说话不算数。他的喝醉酒的爸爸动手打了他。我气不过,跟老公吵了起来。
他哭着求他爸爸:爸爸我错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其实孩子没错,错的是我们大人不该对他许诺。错的是大人错了还不知道认错。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经剥好一大把桔子,轻轻地放在熟睡的爸爸嘴边。
三岁半时,一次老家打电话来说她的奶奶病了,正在往市医院的路上。那时我们正吃饭,老公来不及把碗里的饭吃完拿上钱就急匆匆往门外走。
我在后面喊:钱拿得够不够?家里好像钱不多了。话音刚落地,我就听到身后哗的一声,我以为孩子摔倒了,急忙往身后看,发现这孩子正抱着自己的存钱罐,把里面的硬币一股脑地往床上倒,然后迅速抓上两大把朝他爸爸追去。一边追着一边喊:爸爸,爸爸我这里有钱。
追上他爸爸把两把硬币踮着小脚小心装到他爸爸的西装口袋里,然后仰着小脸问:爸爸,够了吗?不够我那里还有很多哪!说着又要跑回去拿。
老公急忙说够了,他这才作罢。看到小小的儿子如此,做为他的父母,感动之余是满满的幸福。
03
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这些可以培养一个人高尚人格的词语,如果用说教的方式去讲大道理,以一个刚出生婴儿的智商是肯定听不懂的,但是如果通过你的行为举止来影响他,那他就会很容易读懂,进而去模仿。
许多时候美或丑的东西不见得亲自去说教,你的日常行为潜移默化地就影响了你的孩子。从他出生的那刻起,就在倾听着你的每一句话,脑海里刻录着你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
教育家洛克说:"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训,无论给孩子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很显然是他周围的同伙,是他看护人的行动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平日里你谦恭养德,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成为和你一样品德高尚的人;你品行不端,你的孩子身上也会有你的影子。
作者简介:语尘 专注阅读和写作,写走心的文字,做有趣的人。原创文章,侵权必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令全社会对子女的教养问题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家庭教育也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

那么,作为一名家长,究竟如何能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其成长为有用之才呢?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加强家长自身的素质建设,使家长在潜移默化的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起着积极的影响。而加强家长自身的素质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一一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等等。学龄前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
因为家长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强求家长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都具备幼儿教师的能力,恐怕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在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的,知识也存在老化问题。幼儿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得到满意的答复,从而使自己的威信无形中在孩子心目中降低了。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样子,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孩子首先品质的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幼儿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幼儿也会高兴行手舞足蹈;家长怒气冲冲,幼儿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于嚎陶大哭,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
孩子中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较敏感等等,都与父母情绪的有着相关作用。家长要有开朗的个性,,要保持一个常态的稳定情绪,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如琴、棋、书、画、打球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例如学龄前儿童,在3-7岁之间好奇心强,经常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往往向家长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因此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些行为往往带有破坏性,成人切不可轻率地指责是 "胡闹"、"捣蛋",甚至于打骂幼儿,应该看到其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地鼓励、引导,使之得到合理的发展。例如,有的幼儿喜欢将家中的电动玩具或收录机拆坏,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好奇心所致,而家长应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从小培养幼儿探索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热爱学习打下基础。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也就是在环境中家庭成员产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坐,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句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
家庭中每一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不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孩子身上,幼儿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
总之,家庭教育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家长们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加强家长自身的素质建设,努力以积极、乐观、学习的家庭气氛去影响孩子孩子,必将培养出一代同样积极、乐观、爱学习的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