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体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临床表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病理改变为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性损害。绝大多数病例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发病,多见于移居男性居民。红细胞增生过度、血粘度增高及缺氧性损害,加重了全身的缺氧,形成因果交替的循环,可发展成出血、血栓形成或局部组织坏死等各种并发症。 应注意检查全身多系统受损情况,如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和继发性痛风等。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血栓性栓塞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警惕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暂时性脑缺血、脑卒中、肺动脉栓塞等。 慢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症状迁延不愈;移居高原长期生活正常者以及少数世居者,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均可发生慢性高原病。 (一)慢性高原反应 在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后,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属于本症。有的病人可伴肝大,有的出新蛋白尿,症状多样,且时多时少,时轻时重。 (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发生红细胞增多者最为多见。这是生理性代偿反应,而且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红细胞过度增多也可产生症状。在海拔4000m以下地区,红细胞超过650万/μl,血红蛋白超过200g/L,红细胞压积超过62%,可诊断本症。患者有高原反应症状,头痛、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有紫绀和面颊部、眼结合膜毛细血管网扩张和增生,可有杵状指。由于红细胞压积增大,血液粘滞性增大,可形成脑内微血栓而引起一过性脑缺氧发作。还可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肺动脉高压而产生右心衰竭。 (三)高原血压异常 高原高血压起病缓慢,症状与一般高血压病相似。高原低血压多发生于移居高原较久或世居者中。发病地区多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可有低血压症状。脉压低于2.7kPa(20mmHg)的高原低脉压症患者亦不少见,且多与低血压同时存在,症状类似高原反应。高原血压异常的类型常有波动和转化,回到平原后可逐渐恢复。 (四)高原心脏病 多见于移居者在高原出生成长的婴幼儿。成年移居者在进入高原6-12个月发病。起病隐袭症状逐渐加重,心悸、胸闷、气短、劳动时加重。有时咳嗽,少数病人咯血。最终发生右心衰竭。体格检查见紫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体征。可有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重症出现心力衰竭。胸部X线表现肺动脉凸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心电图式右室肥厚、劳损,或不完全右室传导阻滞。
就亲身经历而言, 反应变慢,真的,不过还好那边大家生活节奏本来就慢(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高原,其实现在那边的市、镇、县之类的都还好,比较现代化,不过个人反而喜欢一些未被开发的地方); 皮肤会变差,(除非你闲到天天只用保养皮肤)首先那边比较干燥,而且紫外线较强(反正那边太阳伞超好卖,墨镜、帽子也是)其次,毕竟高海拔对心脏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皮肤的颜色和触感质量都会下降。
许多枯燥的调查数据都表明进入的海拔越高,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越大。而且,急速升高海拔比循序渐进的“阶梯升高”患病率高。另一方面,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夏季患病率高。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大气压也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对氧的消耗,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长期移居高原后,官兵的基础生理状态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血红蛋白浓度和心率显著增高,而血压无明显变化。 2、长期移居高原后,官兵的脑组织氧合指数显著下降,随着脑组织氧合指数下降,机体睡眠质量显著降低,提示机体脑供氧量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脑供氧量减少可能是高原睡眠质量降低的重要机制。
居住海拔不同高度青年智力与记忆功能的变化,以缺氧为主要特征的高原环境对人体睡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初入高原还是长期居住高原的人群,均可能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高原环境对睡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睡眠结构中慢波睡眠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