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饮食业市场上,美国两个巨无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各与连锁餐店集团结盟,划清界线,展开铺天盖地的广告促销战,各出奇招,一分高下。
据“可口可乐”公司今年6月份报告,预期中国今年销售量将上升16%,成为它在亚洲销量最大的市场。
“商业周刊”在8月发表的2004年100个最高价值品牌名次表中。“可口可乐”位居第一,价值约达美元1亿。
未闻“百事可乐”有突破
迄今却未闻有关“百事可乐”的捷报或有突破或后来居上的业绩表现。显然地,在口味上与“可口可乐”不相伯仲的“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屈居下风。
许多国际投资顾问机构分析师就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的业绩表现作出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论,但都没有涉及它们的中文译名及其可接受性或受欢迎度。
市场管理学极度注重品牌——产品的品质和牌名。不过,它很少提及牌名在不同国家市场所采用的译名可能遭遇的当地文化阻碍或干扰。
不论从中华文化的主流或者分流来分析,作为一种国际饮品的品牌,“可口可乐”是完全可以为中国全国消费者所接受的;经过广告宣传,它会快速地打入“民心”,使他们跃跃欲试,对它产生一见钟情的效应。
不会产生“双关”异义
原因是:在语音上,不论在普通话里或方言里,它都不会产生“双关”异义,尤其是负面的时双关意头,而引发文化效应。
在语义上,它明白地告送消费者:这种饮品是好喝的,即可口;而且喝了后可令人心情快乐。
它即能触入中华文化的主流,且能融入中华文化的分流,而且它又是与也能完全融入中华文化的快餐“麦当劳汉堡包”结盟来促销,恰似如虎添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是第一流译名。
译名不易融入中华文化
作为类似的汽水饮料,“百事可乐”这个品牌译名则不容易融入中华文化,亦即会遭遇中华文化阻碍。对人均收入只有一千美元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字日常生活中事事并非如意,更少快乐而言,“百事”如何“可乐”?喝了“百事可乐”的汽水,如何可对“百事”感到快乐?
在语义上,“百事可乐”向他们传递的讯息不易为他们所接受的,因为不贴切他们的心意,因此,他们的心理反应也是消积的。
在语音上,它会产生“双关”的负面意头,“百事可乐”在普通话和广东、浙江及江苏三省的方言里都是“白事”的谐音。“白事”为“丧事”,“喜事”的反义词。该三省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当地居民最关注或介意“双关”意头的。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无数的语意双关的著名诗词。面临“白事”有何可乐可言?白事可乐,真是不近人情!
遭遇双重文化阻碍
基于上述,“百事可乐”恰好与“可口可乐”相反,不但不易融入中华文化的主流,而且也不易融入中华文化的分流。它遭遇到双重文化阻碍。幸好,它的结盟战友——“肯德基家乡鸡”所遭遇的文化阻碍不很大,使它在中国市场尚有所作为——纵然不敌“可口可乐”,仍然可以“借力使力”,乘风破浪,扬帆前进。
从以上分析,“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上竞争不过“可口可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明显地就是:它的中文名字遭遇到双关文化阻碍,而它对手“可口可乐”则在中华文化中畅行无阻。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
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乐同样诞生于美国,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
相互之间的渊源详见http://info.food.hc360.com/2006/04/011144766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