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别人如何称呼自己十分敏感。称谓得当,就能使双方产生心理相容,交融彼此情感,称谓不当则不仅不能达到交往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对方的反感。通常方式有:
(1)、直呼姓名。适用于一般同事、同学之间;
(2)、只呼名不道姓。这种称呼适用于平辈间或同事间,关系亲密或为了表示亲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称谓字数越少,关系越亲近;
(3)、称呼同志。以前较为流行,现在则较少。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使用也很得体;
(4)、称呼身份。对从事脑力劳动者及其他知识分子,如教师、医生、律师、经理,则以职称、职务名称直接称呼;对于从事体力劳动者,一般以“师傅”相称;
(5)、仿欧称呼。在商业、服务业等行业较盛行“先生”、“女士”、“小姐”等称呼。一般对男士均称先生,称已婚妇女为“夫人”,未婚女子为“小姐”,一般称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为“女士”。错称已婚妇女为“小姐”,可被谅解,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错误;
(6)、在姓前加“老”或“小”。这是相对年龄的称呼,在职业人士间较为普遍;
(7)、在姓后加“老”或“总”。这一般用于对年纪大的知名人士、学问高深的老者或企业界的总经理等的称呼;
(8)、杜绝不礼貌的称呼,如以“喂”“嗳”等代替称呼,或用“端盘子的”、“开车的”、“当兵的”等来称呼。
从心理学观点看,随着二人心理距离的逐渐缩小,称呼也由“头衔-姓-名-小名”而变化,这个过程已是个社会事实。首次见面,绝无人直呼其名的,对方以名相称,表示一种关系,互用昵称,则是更为亲近的关系表达。人们在交往中,可以利用改变称呼,增进亲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