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幼蛙池面积一般以20~50平方米的长条形泥底水泥池为宜,池深0.8~1米。池中设立陆岛,配备2~3个饲料台及遮阴棚。池四周为陆地,供幼蛙栖息,面积为水面积的1/4以上,并种植多叶植物,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池壁设置一些人工洞穴,有利于幼蛙越冬,并满足其穴居的生活习性。为防蛙逃跑和敌害生物的侵入,在蛙池周围须设置防逃设施。
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放养前2天先注水20厘米,以后慢慢提高水位。放养密度为:刚变态的幼蛙100~150只/平方米,或体重25~50克的幼蛙80~100只/平方米,并随着其个体的增大而相应减少放养密度。
刚变态的幼蛙应继续投喂1~2天活饵后再开始驯食。先将活的小杂鱼放入饵料台,调整其高度,使小鱼只能横卧蹦跳而不能游动,引诱幼蛙前来摄食,2天后将鸡、鱼等的肉或内脏切成条状混在活饵中投喂,大小以幼蛙能吞食为度;然后将人工饵料制成大小合适的软颗粒状,慢慢地扔到饵料台上,或直接投喂膨化饵料,引诱幼蛙摄食。
昆虫是幼蛙较理想的饵料,因此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池上面安装双层的黑光灯,诱集昆虫以供幼蛙摄食;但主要是投喂人工饵料,每天投喂1~3次,每次投喂量以牛蛙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
饲养期间要定期换水,每周换水2~5次,每次换水量5~20厘米,并保持一定的微流水;每月定期泼洒一次1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以保持水质清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分级培育,防止自相残杀;每天巡池3次以上,观察幼蛙摄食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成蛙养殖。成蛙养殖多为土池,其形状和构造与幼蛙的相同,面积为200~1000平方米,防逃网较高(1.2~1.5米)。放养密度应根据放养的规格而定,放养体重30~100克的蛙种一般为20~50只/平方米,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分级分池稀养。日常管理基本上与幼蛙饲养相同。成蛙摄食量大,换水量要比幼蛙的大,夏季水温高时,最好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池水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