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
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真实。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不发议论或下结论。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份作理智的叙述。
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有闻必录”。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消息的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
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有关南太平洋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
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阅读新闻的条件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和“工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最常见的消息是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标在“正题”之上的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件、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辅题”,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切忌画蛇添足。
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怎样写导语
首先请看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三月三十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般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一百四十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被奉为新闻五要素的经典之作的一则消息的导语。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五要素一应俱全,受到美联社的称道,该社随即要求各地记者以此为楷模发消息。数十年后,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被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接受。直到今天,虽然消息的写作模式大大增加,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受到现代的“反倒金字塔”结构的挑战,但是人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
从约翰·唐宁的这则导语中可以窥见导语的写法。
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导语最忌讳的是空泛、冗长和公式化。要求简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
导语写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各项内容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适用于主题严肃、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描述式导语,也可以分为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两种。叙述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提问式导语是采用设问的方式,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造成悬念,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评论式导语是先概述最重要的事实,然后发表评论,做出判断;对比式导语是通过对报道事物的纵横对比,达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地”的效果;比兴式导语采用“即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引用诗句、谣谚或是比喻象征性的描写,再引出所要叙述的新闻事实,我国是诗国,古诗词佳句众多,常借诗起兴;摘要式导语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手法突出新闻的要点,与对比式导语相似。
导语的写法很多,应该因文(消息内容)和因人(接受者)而异。如比兴式导语的文艺性较强,但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立片言而居要”的基本原则,不能因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怎样写主体
先写导语,接着写主体。主体是消息的展开部分,也是消息的主题部分,主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消息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
写作主体的原则是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导语的目的是开宗明义,主体是用具体、典型的材料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主题。必须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标题、导语、主体如同三个从小到大的环,大环包括小环,最小的环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的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环环相扣、后者补充说明前者的关系,而是在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实,叙述的方法有简繁差异,标题最简略,导语次之,主体最复杂。因此,三者的语言要力求避免重复。
一篇新闻的主体常常具有两部分的内容:对导语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和回答,使导语的内容更加明朗清晰,使新闻的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用附加的材料来补充说明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通过背景材料说明新闻的来源、背景及意义,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明确,新闻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主体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消息是记述性文体,叙述的常见方式有顺序、倒叙等,其中顺序又分为两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是人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因此,消息主体部分的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根据事实的前后次序的排列层次,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展示事实的全过程给读者明晰完整的印象,也可以由远及近地倒叙;按照逻辑顺序写作,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逻辑层次,通过展示点面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完成倒叙,可以依次阐述,也可以先突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来安排内容。由于消息体裁要求短小、单纯和简洁,特别是动态消息,不适作太多的分析渲染和叙述描写,一般不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写作主体。
主体写作的总原则是:材料充实,客观准确,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力求生动,用易于传播的平实的大众化语言;篇幅紧凑,言简意赅,不要空泛议论。古人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诗人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主体要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不同叙述手法,避免结构平淡、行文呆板。
总体部分1如果新闻很短的,就说XXXX短小精悍XXXX语言生动简洁导语,就是第一段部分2如果新闻将最重要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就说XXXX采用了倒金字塔的写作结构,从一开始就吸引读者注意,让读者的关注点一下就被抓住。导语部分3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导语部分4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导语部分5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背景材料介绍,通常在第二段左右6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下面记不清了,还有结尾的写法。反诘式。。。什么的
一篇新闻中的消息写作特点
【法新社埃塞俄比亚杜凯姆5月20日电】数台机器不停嗡嗡作响,工人们在亚的斯亚贝巴外一个中国建造的工业园中制作着鞋子。该园区是中国这个亚洲巨人为增强在非洲的影响力而在埃塞俄比亚修建的第一个工业园。
在华坚集团制鞋厂中国管理人员的监督下,数百名埃塞俄比亚工人在修整皮革,粘连鞋底并用带子将皮靴束紧。他们的工作地点是位于该国首都以南30公里的杜凯姆的东部工业园。
这标志着中国在非洲的传统投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石油产品的开发生产等方面。
中国最大制鞋企业之一华坚集团计划在埃塞俄比亚投资高达20亿美元,以生产出口至欧洲和北美洲的鞋类产品。
上述工业园于2009年开始兴建。一排排3层高、黄绿相间的建筑物现在排列在这片广阔土地的一隅。政府表示计划在整个国家再建设5个工业园区,以吸引更多国外投资。
在2014年竣工后,这个斥资2.5亿美元的项目将吸引80家工厂进驻园区,在当地创造2万个工作岗位。目前有6个中国工厂在该工业园中运营生产,包括一家汽车装配厂和一家塑料制品厂。
然而,分析人士说,在埃塞俄比亚进行大规模投资面临风险,其收益仍然不确定。华坚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保罗·卢说,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当地人缺乏职业道德的问题也都构成了难题。但他指出,能够获得劳动力和原材料是主要的吸引力所在。
华坚集团一些工人却抱怨薪水不高。22岁的泰茹·埃德克是该厂的一名质量管理员。他每月只挣30美元,但承认自己正在工厂学到很有价值的技术。
这条新闻最后两段如果缺失,其客观性就打了折扣。而在国内的新闻报道模式中,常常是没有最后两段这样的表述,这是所谓新闻宣传模式的影响。迄今,国内还有这样的说法,将新闻等同于宣传或者将宣传等同于新闻,其实两则是有明显区别的,宣传只说有利的一方面,有明显的倾向性,有意识地引导受众,呈现的是局部的真实;而新闻则是保持中立的立场,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现象的冲突中全面地报道事实,保持平衡,正像上述报道的结尾,没有回避现实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