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天生不怕陌生人,妈妈该不该担心

2024-11-16 06:41: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这位知友,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分离焦虑严重,有的孩子则是见到谁都笑嘻嘻,只要有好吃好玩的,就马上给陌生人抱抱了,妈妈不禁会担心起来,宝宝非常不怕生,这种情形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对外界环境有很天生的行为方式,一般会用9大气质来了解宝宝平时活动的特性,包含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情绪本质、适应性、反应强度、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反应阀,针对不同的孩子,父母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
发展“陌生人焦虑”
虽说外向的宝宝情绪本质很正面,但不免会担心宝宝是否“亲疏不分”。一般来说,4~5个月大的宝宝就可稍微分辨熟悉者和陌生人的脸,宝宝看到陌生人会保持比较警戒的状态,或是张大圆圆的眼睛先观察,所谓“陌生人焦虑”的反应从这时候开始会慢慢显现。
到了8~9个月大时,分辨亲疏的能力会更成熟,通常怕生的状况就会出现。一些宝宝身上似乎看不到陌生人焦虑的反应,但不代表没有发展,是因为他被太多好玩的事物吸引,好奇心盖过焦虑带来的排拒,因此愿意主动和陌生人互动,看起来就好像不会分辨亲近和疏远的人。

“陌生人焦虑”不明显的宝宝并不一定是缺点,愿意和他人互动的特质是正面性格,年纪小时妈妈会担心宝宝被诱拐,但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或融入团体生活来说,有加分效果。因此建议妈妈应该在不扼杀正面特质的情况下,尽量创造安全环境给宝宝。
发展亲密的依赖关系
台湾健宝园刘慧贞主任表示,宝宝从出生开始,就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家长给予孩子适当的回应与互动,都会让孩子建立安全感,也会对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如让孩子学会尊重和信任他人,拥有更好的社会互动与新环境适应能力。
因此,当孩子会主动与他人互动时,表示孩子正在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家长也要观察,当孩子在家时,是否和主要照顾者也有好的依赖、信任关系,如果两者皆有,则表示宝宝是在富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
因材施教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也考验着家长天生的个性,家长必须与宝宝的特质做磨合,如果是天生趋避性高、较敏感害羞的家长,遇到可以马上和陌生人打成一片的宝宝,可能会觉得比较困扰。这时建议家长顺着宝宝的个性走,适时给予限制,但不需要刻意教他对陌生人产生敌意。家长过于主观的行为反应与示范,会让孩子感觉到“那是危险的”,或许会不经意地压抑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01
适度减少或避免太多外在刺激
对1岁左右的宝宝来说,还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适宜的行动限制,从环境上减少或避免孩子太过主动的状况。以外出用餐为例,外向的宝宝看到新的人、事物都会很有兴趣,可以请餐厅提供儿童座椅,或家长自行携带儿童餐椅,限制住孩子活动的范围,相办法让孩子好好坐在位置上。另外,也可以在餐厅选择背向他人的位置,限制孩子的视线,避掉一些外来的刺激,那么宝宝想要跟陌生人互动的情况也会少一点。
如果担心孩子太主动会有安全上的隐患,例如被陌生人抱走、或是吃下来路不明的东西,这时就需要家长看紧孩子,在公共场合时,人多就要把孩子抱在手上,人少就要牵在手里,尽量让宝宝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
02
从同伴相处中学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依照别人给他的反应,去调整自己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尤其是同伴的相处最有效果。当宝宝做了一个不恰当的行为,别的孩子可能不理会,甚至生气、推挤等,宝宝就能渐渐了解:“原来大家不喜欢这样,这可能是一种打扰”,下次他就知道该怎么跟别人相处,并慢慢学会自我控制。但这些学习都必须通过生活经验慢慢累积,建议家长放宽心,给孩子时间与空间,过度介入反而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03
家长的示范很重要
在与陌生人的互动中,家长所表现的态度也很重要。刘慧贞主任表示,家长的亲身示范对孩子来说是很棒的学习材料!孩子喜欢跟其他人互动,这是一种善意的表示,建议家长可以在一旁观察,并身体力行示范如何“有礼貌且保持安全距离”地与他人互动。例如:浩浩主动靠近另一个孩子,这时家长可以在一旁提醒“浩浩是不是想要跟他玩?我们可以挥挥手,对他打招呼喔!哇~你看,他也对我们笑了,浩浩做得真棒!”用正确示范加上口头鼓励,孩子彼此在互动时都会得到最好的教育,多试几次之后,孩子就会调整与他人互动的模式与距离,让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