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何获,意见和建议

2024-11-17 11:21: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今年以来,新宾县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项目为主攻点;以提升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突破点;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着力点;整合各类媒体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一、总体完成情况
  申请报名培训学员:260人;实际参加培训学员200人。
  专业划分:食用菌、中药材(刺五加)、山野菜为、优质稻米,每个专业50人。
  基地(教学班)划分:红升乡、永陵镇、苇子峪镇、红庙子乡四个基地(教学班)。
  认定情况: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人,中专招生考试296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300人。
  二、采取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农发局、人社局、农机局、县供销社、信用联社及有关乡镇分管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其次,起草制定《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方案》(新农发[2013]27号)及《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13]47号)。两个文件同时发到全县十五个乡镇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
  第三,以农发局名义召开全县十五个乡镇分管领导、农业站长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员大会,公布了《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解读了《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方案》。
  2.结合“特色产业”、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落实培训专业。依据新宾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以从事食用菌、中药材(刺五加为主)、蔬菜(山野菜为主)、优质稻米(富硒大米为主)等为依托,落实四个专业。
  二是落实培训基地。选择永陵镇、苇子峪镇、红庙子乡、红升乡农业站分别作为中药材、山野菜、优质稻米、食用菌培训基地。
  三是落实培训学员。按照《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标准要求:种植食用菌、山野菜5亩以上;中药材50亩以上;优质稻米100亩以上的产业大户自愿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县、乡、村三级把关筛选,最终选定200名学员,按四个专业划分,每个专业50人。
  四是落实培训场所。通过调查对比,最终确定系统知识培训内容(专业必修课)利用抚顺特产学校封闭式授课的优势,把学员集中培训8天,完成系统知识授课任务。《模拟操作》和《现场指导》两个环节在乡镇教学基地、示范基地进行。
  五是落实培训教师。采取省、市、县三级专家、教授联合授课的培训方式进行,以省级专家、特产学校的教师为主,同时还有县级乡土专家共同参与,让培训学员从不同角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规章制度”,有序实施培训。
  首先,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依据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系统培训规范,结合新宾县设置专业情况。培训的内容包括农村信息化应用、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每门课培训两天。
  其次,明确职责分工,公布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班职责;班主任职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名单;教学班班级组织成员名单;班级学员名单。基地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上述“职责”、“名单”、“制度”按照县农广校统一标准、统一样式、统一制作,分别发放到县农广校和四个教学基地公开、公示。
  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每期开始及结束,即有开班典礼,又有结业仪式,开班之初,给所有学员发相关书籍。系统培训200名学员,分两期(每期100人)到抚顺特产学校学习,时间从9月9日——9月24日结束。10月份,结合不同专业,按照农业生产季节有序开展模拟操作及现场指导,十月末全部完成职业技能模块(模拟操作)及专项技术模块(现场指导)。
  三、主要经验及特点
  1.各级领导重视、提升培训高度。2013年新宾县被省农委确定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县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加以落实。
  2.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培训质量。依据方案要求,结合新宾县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经过认真调查、反复研究,最终决定打破以往的局限在某个乡镇或村屯培训模式,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主导、特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头人,以及青壮年农民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而进一步推进新宾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3.建立联系卡片、跟踪服务到位。培训期间,县农广校为每位学员印制一张联系卡,便于学员之间保持联系。这次培训班学员都是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骨干,长期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平时学习的机会不多,通过培训不仅给每位农民学员圆了一个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的梦想,并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次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崇尚科学的平台,所以大多数学员十分珍惜这次机遇,非常渴求专业知识,认真学习作好记录,有部分学员还写了心得体会。大家在学习之余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了良好的人脉关系网络,为学员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跨越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学员们为表示诚意,给农广校送了一面内容为“传职业技能、创百年产业”的锦旗。
  4.奖励优秀模范、推广先进典型。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有始有终、圆满结局,年底组织召开结业总结大会,会议在新宾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县政府、县农发局领导都亲临现场并讲话,结业仪式举行了优秀班级、优秀教师、优秀学员颁奖仪式,利用以奖代补形式鼓励优秀学员。   5.强化信息宣传、注重舆论导向。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过程中,县电视台记者都全程跟踪采访录制,期间不仅在新宾新闻及时播放,还定期制作了《致富之路》专题节目,由于县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和全程参与,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是全省试点县宣传报道当中的一个亮点。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8天的系统知识学习,及3天的模拟操作、3天的现场指导,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操作技能有了一定幅度增强,思想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特色产业有了推陈出新的发展。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在培训过程中随时根据学员需求,采取“一问一答”、“一学一看”、“一教一做”“一科一考”机动灵活、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进行。“一问一答”就是老师提问学员回答。“一学一看”,讲完理论马上到实地参观学习,(到沈农实验基地、食用菌基地)。“一教一做”就是手把手进行实际操作。“一科一考”就是每结束一科马上进行考试,检验培训效果,培训期间我们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培训内容,早、中、晚课余时间穿插考试及模拟操作,使培训工作丰富多彩、紧张有序,取得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培育成效显著: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由县政府选派,进入上一级大专院校免费培训学习。对符合条件者优先申报晋升高一级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对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申报承担涉农项目,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可以优先申报省、市示范社。
  三是强化认定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截止11月末,新宾县200名学员系统培训、模拟操作、现场指导已圆满结束,与此同时县农广校积极组织四个教学班整理完善培训机构、教学班及学员培训档案,使全县2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建立长期的培训记录,形成永久性的技术档案,并且随着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进行动态管理。年底之前培训合格的每位学员都能获得由国家人社部、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县政府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结业证》,农发局颁发的系统知识培训结业证,达到两年学制后,还将获得国家教委认证的,由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颁发的《中等专业学历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指标到位时间较晚,培训具体实施滞后。错过了最佳培训时期,尤其是现场指导、参观学习错过了黄金季节。建议将培训项目转变成跨年度实施工程,或者是分二年实施,分年付款,还能达到中专两年学制。
  2、培训资金不足,影响培训质量。省级培训资金每人2000元,完成14天培训内容有困难。况且培训资金到位不及时,势必影响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3、培育认定数量不一致,如果对没参加培训班的农民给予认定,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些不公平,对明年招收学苗的选定有一定影响。
  4、个别乡镇及部门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到位,对学员的推荐不认真,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
  5、个别学员认识程度不高,参加学习不认真。建议用考核学员出勤率、听课纪律、考试成绩来兑现“以奖代补”资金,这对未来培训能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6、宣传动员不到位,存在信息死角。建议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