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氨化处理秸秆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处理秸秆的方法。秸秆氨化处理后,质地松软,适口性增加,消化率提高。
(一)秸秆氨化原理与效果
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可以被山羊消化利用,但有一部分与木质素紧紧地嵌合在一起,阻碍山羊的消化吸收,氨与秸秆中的纤维素发生氨解反应,打开纤维素中连接木质素与多糖的酯链,使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变为易消化物质。同时,在氨的碱性作用下,木质素膨胀,通透性提高,使可消化纤维素更易于消化酶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
经氨化的秸秆,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采食量也相应提高20%;氨化可使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2倍;还能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及采食速度。氨化后秸秆总的营养价值可提高1倍以上。此外,含水量高的秸秆经氨化后可防止霉变,还能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
(二)氨源及用量
秸秆氨化的氨源主要有液氨、氨水、尿素和碳铵。液氨虽为最经济的氨源,但需用高压容器贮运(氨罐、氨槽车等),一次性投资较大,且有毒易爆,生产中应用少。
1.尿素
含氮量为46.67%,在适宜温度和脲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氨可以氨化秸秆。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的3%~5%。尿素氨化简便易行,效果好。
2.碳铵
含氮量15%~17%。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的14%~19%。由于碳铵低温下不完全分解,故冷天氨化效果不好,但在南方多雨季节,其氨化的霉斑较少。
(三)秸秆的含水量及氨化的环境温度
1.秸秆的含水量
如果用尿素、碳铵等固体氨源进行氨化,需加水水解,且要求秸秆有一定的含水量,一般以30%~40%为佳。
2.环境温度
氨化效果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氨化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四)氨化方法
氨化的方法按处理温度可分为两类:一是高温快速氨化法,即氨化炉氨化法,利用85℃以上的高温处理24小时,氨源为液氨或碳氨,适合于机械化工厂处理,大型牧场可采用,但投资大,农产不适用;二是常温氨化法,主要有堆垛法、窖池法和塑料袋法等。
1、堆垛法
(1)材料准备 一是塑料薄膜。要求无毒、抗老化和密封性好,厚度0.12毫米左右。膜的大小可根据垛的大小进行计算:底膜长(宽)=垛长(宽)+0.6米,罩膜长(宽)=垛长(宽)+高×2+0.5米。二是秸秆打捆或铡短。用于养羊的秸秆应切短或揉碎,长度2~3厘米。三是氨的用量,根据垛的大小、秸秆堆垛密度,按不同氨源用量比例计算出氨的使用量,并准备(配制)好。
(2)氨化步骤 选择地势高、干燥平整的地块,铺一块无毒薄膜;将切碎或打捆的秸秆堆垛,堆垛过程中,须将秸秆水分含量调整到20%或以上;注氨,边铺切碎秸秆边洒氨溶液边踩紧,直至垛顶。打捆秸秆堆好覆膜后可用氨枪注氨。覆盖塑料膜与底边膜对齐,由下向上折叠好,用土压实封严。
2.窖池法
窖池法最为实用,相对成本低,易管理,还能节省薄膜的用量。水泥窖池可重复使用多年,也易测定出秸秆重量。建窖以长方形为好,建在地上、地下或一半地上一半地下均可,如在窖的中间砌一隔墙,即为双联池则更好,可轮换处理秸秆。
方法是先将秸秆切碎成2厘米左右,每100千克秸秆(干物质)用5千克尿素、50~60千克水,把尿素溶于水中搅拌,待完全融化后分数次均匀地洒在秸秆上,入窖前或后喷洒均可。边装窖边踩实,待装满后用塑膜覆盖密封,再用细土等压实即可。在氨化过程中,最好加些富含脲酶的物质如豆饼粉等,但玉米秸的脲酶含量比其他秸秆的含量高,可不补充脲酶。
塑料袋法除要求秸秆切碎、揉碎外,其他同堆垛法,且特别适合于养羊少的农户。
(五)品质鉴定与保存利用
2.保存与利用
氨化秸秆在垛、窖中可长时间保存,只要塑膜不破、不漏氨,就不会霉变腐败。氨化到期后,即可开垛(窖、袋)。液氨处理的秸秆一般提前一两天晾晒,放走余氨即可饲喂。尿素或其他氨源处理的秸秆含水量高,要全部晾晒,待干燥后重新堆垛或放入草棚内备用,以免风吹雨淋造成养分损失。
氨化秸秆喂饲前,必须放净余氨,饲喂时由少到多,少给勤添,一般训饲一周即可自由采食。氨化秸秆单独饲喂,可基本维持羊的生命活动,但对生长羊及妊娠、哺乳母羊、种公羊等则需适当补料,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在秸秆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无水氨、尿素等溶液进行处理,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称为秸秆氨化。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秸秆等粗饲料经尿素、液氨氨化以后,可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同时为瘤胃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氮源。氨化处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本低而简便易行的一种处理秸秆类饲料的方法,适用于广大农村养殖专业户。
秸秆氨化处理后可以使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20%~30%,粗蛋白质含量由3%~4%提高到8%以上,采食量增加20%;氨化可以防止饲料霉变,还能杀死野草籽。氨化处理秸秆成本低,方法简便,容易推广,经济效益高。
通常用尿素、氨水、碳酸氢氨或碳酸铵等作为氨源。这些化学物质中的氨离子可使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发生断裂,纤维素部分分解、膨胀,反刍家畜的瘤胃易于渗入,从而提高秸秆消化率。氨化处理的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秸、玉米秸、向日葵秆、油菜秆,高粱秆、马铃薯的茎秆等。最好是收获后及时处理,含水量以25%~35%为宜。含水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氨化效果,收获时秸秆含水量一般在10%~12%左右,氨化前要喷洒水,使秸秆充分吸水后,再进行氨化。
氨化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氨化地点可分为地上堆垛氨化和窖处理;根据氨化所采用的温度条件可分为常温下的氨化与氨化炉氨化。常用的有氨化炉、窖、池、缸、塑料袋等容器和堆垛氨化等。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氨化应因地制宜。在广大农村适宜尿素间接氨化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适宜农村规模不大养殖户采用。而对生产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则应考虑采用液氨堆垛或氨化炉法,这样可降低氨化成本,而且氨化效果较好。
秸秆氨化是在密闭的条件下,在稻、麦、玉米等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液氨或尿素进行处理的方法。秸秆氨化是较为经济、简便而又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之一。秸秆氨化能改善饲料的品质,提高采食率和消化率;提高秸秆营养水平,改善饲料报酬率;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收入。
待玉米收获后,即趁玉米青杆含有水分时,将玉米秸秆堆沤,外加塑料膜盖住。这样经过堆沤发酵,形成有效氮磷钾;二来经过发酵消毒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