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意林》
作者: 朱迅
编辑: 杜佳馨
我躺到了一家私人小医院的手术台上。
手里攥着医院的诊断书,头上挂着吓出的汗。
刚才医生说得很肯定,这个病不能等,最好马上做手术。术后再做切片化验,但愿不是恶性的。
为什么会得血管瘤?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太累了,也可能是长期心情压抑,憋的。马上回国吗?不行,半途而废,如何见江东父老。马上在这里开刀,继续学业?摸摸自己的口袋,这一年来,一小时、一小时攒出来的辛苦钱刚够交大学的入学金和上半年学费。
咬咬牙,我躺到了一家私人小医院的手术台上。贪便宜的结果是手术失败,坏东西没全拿干净。不幸中的万幸,切片的结果是良性,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我第二次从日本红十字医院的手术室被推出来前,医生带着血手套,掌心托着一块鸽蛋大的石头和一串小石头给我看,“刚取出来的,放心吧。”半昏迷中,我只记得那块石头粉红色、半透明,很好看。
医生将他们放入铁盘时,“当啷”一声很清脆。我心里也石头落地。
迷迷糊糊地望着天花板,我疼得睡不着。即使不疼我也睡不着,在这儿住一晚上要花多少钱呀!我突然感到很饿,饿得发慌,更想姥姥,她知道我生病,一定会亲手炖好浓浓的乌骨鸡汤,喂给我吃。来日本这一年,别说乌骨鸡了,就连一只完整的鸡都没见着,超市里都把鸡分成各个部位,洗得白白净净的摆在货架上,哪有国内的农贸市场里被人追得满街跑的鸡来得美味。那一夜迷迷糊糊中,我回到了北京,看见了姥姥……
禁不住我的一再恳求,医生只好让我提前出院回家静卧。妈妈偷偷跑出来看我,她看着仰面平躺的小女儿,心疼得不知所措。握着我的手,妈妈眼睛里带着歉意。我挤出笑容给她,“没事的,放心吧!”妈妈给我带来一个大西瓜,2000日元买的,用光了她一个半月的津贴。对我们来说,在日本吃西瓜是件奢侈的事儿。妈妈把西瓜切开,放半个在我的床头,里面叉上一把勺子,“饿的时候自己挖着吃。”按当时的纪律,妈妈只能马上返回分社。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真想拦住她,“再多陪我一会儿,好吗?妈妈……”
等我能站起来去学校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国立大学的考期。还好,在动手术前,我已经通过了一所私立大学的考试。私立大学需要每年120万日元的学费,为了挣到这笔钱,第二次手术后刚刚出院,我就又开始打工。
这天,餐馆里客人出奇的多。
我的身体还很虚弱,走了两趟,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脚像踩在棉絮上,似乎没有落地,我很怕自己脚步不稳,摔了托盘,肩膀和胳膊一起用力死死地擎着托盘。随着我一趟一趟地走来端去,感觉盘子的重力一点点地集中压在了刀口的位置。我头上的汗珠开始大滴大滴地往下淌。这时的伤口像撒盐一样疼。我不能告诉任何人,这会让我丢掉饭碗。别人会同情你,但没人会原谅一个拿钱却不能做事的人。我必须带着微笑面对每位客人,做出轻松热情的样子。
回到家,手已经疼得抬不起来了。姐姐帮我脱掉外衣,她惊叫起来,纱布上已经浸透了血水,当她把纱布一层层地揭去,看到原来缝合已经长肉的伤口,竟然像两片翻开的嘴唇,伤口撕裂了。她流着眼泪为我消毒,贴上新的纱布,我用牙咬着惨白的下唇,疼得冷汗直冒,到医院重新做了缝合。
挣不够学费,我就只能放弃学业,打道回府。我不能这样走!没脸这样回去!第二天晚上我又去餐馆,继续端我的盘子。虽笑脸迎人,但手中的托盘却重似千斤。强体力劳动使伤口无法愈合,血水、脓水和纱布粘在一起,每天晚上回家,姐姐帮我处理化脓的伤口。我自己都可以闻到伤口糜烂发臭的气味。姐姐心疼得落泪,但也无能为力。
后来,每当做决定的时候,这段生活经验总给我勇气,有了这番经历,我相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没有什么会比在日本这段生活更困难了。
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能力给我钱,而给了我赚钱的能力,培养了我应对生活所需要的品格和意志。父母给了我最大的信任,让我很早就知道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要有对金钱、物质、欲求的自制力。
性格即命运,乐观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不论是扫厕所,还是在术后伤口撕裂的疼痛中端盘子,我始终都怀有良好的愿望,这是我30年的人生最重要的体验,每天心平气和地去感受细节,点点滴滴都会成为生命的财富、生活的动力、生存的价值。换句话说,这就是生活。
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写好读书笔记呢 ?
1 .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可以在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书或文章中去选。
2 .认真阅读原文。读懂原文,确定引发感想的 “ 点 ” 。在确定好读的书或文章后,就要认真阅读了。读书时要能做到如下几点:搞清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通过读文章,弄清以上几点后,接下来便是要确定引发感想的那个 “ 点 ” 。所谓 “ 点 ” ,便是我们感受深刻的地方。这个“点”不是读后感的主体,而是感想的土壤,感想才是盛开的花朵。正因为如此,找准感想的“点”才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从哪些地方寻找感想的“点”呢 ?
① 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引发感想的 “ 点 ” 。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想法可写出来; ② 文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作为引发感想的点。文中某个情节,使你深受感动,感到愤恨,感到伤心 …… 都可用来作引发感想的 “ 点 ” 。如一位同学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后,对老班长命令小梁吃鱼这一情节印象特深,后来他以此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 ③ 文中的特别精彩的一句话。 ④ 文中含义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等,都可将之作为引发感想的点。
3 .根据找出的 “ 点 ” 进行思考和联系实际,写出读后感。在所找出的引发感想的 “ 点 ” 中,如果 “ 点 ” 很多,要选择一两个主要的点写,其他次要的,可一带而过或不写。
对于所选的点要去进行思考,对此进行判断,这话说得对吗 ? 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 这样讲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 ? 反过来讲行不行 ?…… 如此这样多问几个 “为什么” ,对写好读后感是大为有益的。
联想和思考,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当你读到某些内容时。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进而会去思考。如有一位读《养花》的同学,由文中的一句“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想到“马家军”中的骄人成绩,“她们在高原训练时,每天跑三四十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鞋子里都能拧出水来。”紧接着,他的感想就来了,“试问,她们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能取得震惊世界的好成绩吗 ? 古往今来,凡是成功者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 ” 由养花,想到马家军,又悟出成功和劳动的关系。由此可见思考和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重要支柱。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后感,重点应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上面,千万不能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想,或者复述课文,一定要 “ 感 ” 比读多。引用文中的原句是为了谈感想、收获或体会。决不能引用了一大堆原句而无自己感受。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和文章主要内容相合,否则会离题。例如《养花》一文是讲劳动真有意思,劳动创造了美。可你的感想是北京的天气不适合于养花。这就犯了读和感脱节的毛病。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使读和感有机结合,水乳相融。
你就照这上面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