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早就种下祸根,崇祯是恰巧赶在大厦将倾的时间点继位。任何一个政权或者组织的灭亡,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一群人的责任。当大多数人,尤其朝中重臣,都只顾自己个人利益,甚至牺牲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去满足私欲的时候,再英明的君主也无法挽回败局。因为他面对的不仅是后金和李闯们,他最大的敌人是掣肘的群臣,他的一切政策和策略都被曲线执行,甚至不执行,小人当道,忠臣被诛,完全没有可以依靠的栋梁。就像你说的,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可不是什么可怜人 从小深宫内院长大的皇族还可怜 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勺长大的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的日子过惯了 从小过这样的生活还可怜 过这样的日子都算是可怜 那大街上要饭的还能活吗 朱由检这人毁就毁在心态上 这人心态不沉稳没耐性 说实在的就是浮躁 戾气重 刚愎自用 再加上优柔寡断 一根筋缺乏耐性 俗话说治国如同烹饪 手艺高超的皇帝治理天下就等会吧这盘菜做的脍炙人口 手艺差的皇帝就会把治国这盘菜做的一塌糊涂 崇祯恰恰就是这种手艺不咋地的“厨子”虽说铲除了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但对明朝来说只能说回光返照 从明宪宗朱见深时代开始明朝就开始由盛转衰了 到了明孝宗朱佑樘时代国政稍微好转但是只持续了很短暂的时期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代明朝已经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衰落 主要就是阉党势力重新上台 从明英宗朱祁镇时代被打压的以王振为首的阉党势力再次死灰复燃 到了朱厚照这代阉党势力过渡膨胀形成了刘瑾为首的八虎集团 并酿成了宁王之乱 这就证明明朝那种高度集权的制度弊端越发严重 什么事都得皇上亲自拿主意 朝堂上缺乏能力强的宰相出谋划策 打压相权就造成了朝廷官员能力越发平庸 而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丞相管理百官就造成了党争越发严重 皇帝只能依靠近侍的太监商量大事 这就给宦官专权带来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明朝毁就毁在宦官专权上面 宦官把持朝政的危害就是皇帝的旨意没法顺利执行 即使贯彻到地方都是大打折扣的 因为宦官要想维护自己在地方的利益 就会改动皇帝的旨意 这就造成了政策实行的不全面 越来越加深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同时地方官员要想提干就得走宦官的后门 无形间就加大了对民众的盘剥 这就加深了官民矛盾 同时走宦官门路升迁的官员把持朝纲完全成了宦官们的耳目爪牙 从明武宗时代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集团做大后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越发变成了宦官们的奴才 从英宗朱祁镇时代的大宦官王振到武宗朱厚照时代的大宦官刘瑾再到熹宗朱由校时代的大宦官魏忠贤这三次大的阉党专权祸国殃民的情况看 明朝的那种高度中央集权的副作用就一直在发酵
明朝的阉党政治就像血吸虫一样一步一步的抽干了明王朝的新鲜血液 阉党严重阻碍了皇帝和官员们的政治信任度 导致君臣关系离心离德 官员怕的是皇帝身后的宦官而不是皇帝本人 这就造成了皇权威信的下降 明朝由盛转衰很大一部分问题就出在宦官上 但宦官专权出现的根本问题就是去相权化导致的 转回头说崇祯 我觉得崇祯在革除阉党之后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能力强的官员 在地方事务上官员能力太差 再就是崇祯在对内对外的国策上着眼点不够老成 没有考虑到政策贯彻下去会导致的负面后果 就拿裁撤驿站问题来说吧 虽然能为国家节省费用但导致大量的驿站工作人员下岗李自成出身就是驿馆职员 驿馆一裁撤自己没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一怒之下造反了事 我觉得还是地方官员贪赃枉法导致 驿馆裁撤后地方官员吧驿馆财产中饱私囊 下岗职工没有得到任何不体贴岂能没有怨言 所以说治国关键是治吏 对外关系上面辽事问题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统掌辽事 对后金用兵取得宁远大捷讨死清始祖但菊花岛兵败难称完胜 之后因为参与诛杀毛文龙因此得罪魏忠贤余党 但己巳之变救驾不力再加上阉党残余煽风点火和清太宗的反间计导致袁崇焕被崇祯诛杀 这就看出来崇祯是个缺乏定力的耳根软的人同时对收复辽东太过急躁没有给袁崇焕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 这就导致明朝彻底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在辽东问题上处于被动 我觉得崇祯皇帝最大的污点就是诛杀袁崇焕逼反李自成 明明是希望中兴的好 意图结果适合其烦 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崇祯皇帝难咎其责 足以看出朱由检的短视
简单来说,就是没能耐还爱管事儿。
作为一个人来说,他还算不错,但作为一个统治者,他不合格...
话说明朝的皇帝大多不怎么合格,可能是政治结构造成的吧...
对,崇祯纯属倒霉而已,像汉朝的汉献帝也一样,天资其实很好,只是命不好
你说的没错 崇祯最大的错误 就是 刚愎自用
非亡国之君 确当亡国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