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预算的级次为标准,可以把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类。
中央预算是中央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中央财政各项收入来源和数量、中央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中央的方针政策。中央预算的收支范围。
主要包括国防、外交、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文教卫生事业费、中央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等。中央预算使用资金是中央国库资金,通过国税收的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途径获得的。
组成
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要求而确定的国家预算组织结构。我国的国家预算通常实行一级政权一级财政,每级财政都建立一级总预算。我国建国初期,国家财政分为中央、大行政区和省(市)三级财政。1953年大行政区由政权机构变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并于1954年大行政区由政权机构变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并于1954年撤销。
同时,为适应地方工作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县、市级财政和民族自治地方财政。1954年至1985年,就全国而言,基本上划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自治县三级财政。1985年4月,国家决定县以下的乡、镇建立一级财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预算
以国家预算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单式预算简洁、清楚、全面、便于编制和审批,但只进行总额控制,不便于对不同性质的收支进行区别对待,分别管理。
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按经济性质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复式预算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控制收支规模,并进行动态分析。
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一种预算方法。
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总预算
总预算:如果从预算项目的分合来看,总预算就是政府财政收支的综合计划,它分列一般经费收支和各类特别收支项目的详细款项。
分预算
分预算:如果从预算的部门分合来看,部门预算如国防预算、经济投资预算等就是分预算,各分预算的汇总就是总预算。
充分就业预算
预算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充分就业预算:政府按照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设计的实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一种政策措施,事实上是一种预算政策。
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我国的国家预算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的清末宪政改良时期,参酌中西制度,从外国引进的。1889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变法,推行新政时,才真正提出“清理财政,筹办预算”;1907年颁布“清理财政章程”;‘1910年宣统皇帝又拟定“预算册式及例言”,同时公布了“统一国库章程”,并逐渐形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预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财政预算;1956年社会主义发行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社会主义的国家预算也随之建立。
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有财才有政。
类别
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单式预算简洁、清楚、全面、便于编制和审批,但只进行总额控制,不便于对不同性质的收支进行区别对待,分别管理。
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按经济性质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复式预算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控制收支规模,并进行动态分析。
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一种预算方法。
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总预算
总预算:如果从预算项目的分合来看,总预算就是政府财政收支的综合计划,它分列一般经费收支和各类特别收支项目的详细款项。
分预算
分预算:如果从预算的部门分合来看,部门预算如国防预算、经济投资预算等就是分预算,各分预算的汇总就是总预算。
充分就业预算
充分就业预算:政府按照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设计的实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一种政策措施,事实上是一种预算政策。
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我国的国家预算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的清末宪政改良时期,参酌中西制度,从外国引进的。1889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变法,推行新政时,才真正提出“清理财政,筹办预算”;1907年颁布“清理财政章程”;‘1910年宣统皇帝又拟定“预算册式及例言”,同时公布了“统一国库章程”,并逐渐形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预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财政预算;1956年社会主义发行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社会主义的国家预算也随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