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不一样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较低,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上,这个动能就能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张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作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9.53mm, 宽4.76mm,厚1.19mm, 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积扩大1.5倍, 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 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地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十三张。第十三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产生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μJ (微焦),倒下的第十三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J。而按同样比例制作的第32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将又扩大了20多亿倍。这样一算,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能量的确今人瞠目。
不过,A·怀特海德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 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的有人制作了这样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
何谓蝴蝶效应?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于是,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 ”,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以致科学家都不理解,几家科学杂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认为“违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确定的方程,结果也应相近才对,怎幺能大大远离呢。desperate 的理解可能放在整体上,可是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而恰好就是这一点让人很难理解。
什么叫踢猫?就是对你身边无辜者发泄你的攻击,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称之为踢猫现象。
其实,是与不是,又有什么界线吗?按照“遥望碣石”这位兄台所说,踢猫现象,是转移作用: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的心理防卫术——踢猫反应。那么好,大家试着这么去考虑这个多米诺骨牌,咱们给这些多米诺骨牌加以精神力量,假设有20张骨牌,分别是1,2,3,——20。那么他们运动的顺讯就是1推2,2推3,3推4以此类推一直19推20,难道1推2的这个过程就不能说是1的情绪反应转移到了2,2的情绪反应转移到了3一直转移到20吗?那么下面来说蝴蝶效应的观念,“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还是那20张骨牌,我可以将这20张骨牌按照等比数列的等同效果,从1开始往后的每张骨牌,均多制作为1:2:4:8:16以此类推,那么这个时候将这些骨牌推到,难道就不是一个微小的差别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吗?呵呵,这么解释,不知道“遥望碣石”可否明白呢,自然还有楼主了。呵呵!意思就是这些都是辨证的去说的,不能这么肯定的说是不是一个道理。可以是一个道理,也可以不是一个道理。
看上去相似,要说清楚那肯定不属于同一道理。踢猫结果是属于偶然,踢小狗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大狗不敢踢),三者相比这与蝴蝶效应更相近。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属于必然。
踢猫现象:转移作用: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的心理防卫术——踢猫反应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
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效应就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导致一连串的事件的发
所以不是
不是.
蝴蝶效应为不定性。
多米诺骨牌效应为强烈的因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