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念经前一定要念开经偈?念开经偈的意义是什么?请大德给与解答

2024-11-03 05:41:2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开经偈:
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看到这部经非常欢喜,就题了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後许许多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偈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武则天题的四句偈。因体会经义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欢喜,故有感而发写下开经偈。
是念经的前头,必须要念这种《开经偈》的。偈本来就是称赞颂扬的意思。《开经偈》,就是开头念经的时候,先称赞颂扬了经的好处,再接下去念经,这是念经的规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解]第一句说,很高很深,并且很微细、很奇妙的佛法。第二句说,就是经过几百、几千、几万劫的年代,也很难得碰到的。第三句说,我现在能够看见,能够听到,还能够领受,并且依了方法去做。第四句说,情愿明白佛的真正实在的道理。
  
[释]“无上”两个字,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意思。“微”字,是微细的,不是粗浅的意思。“妙”字,是又好又奇的意思。“百千万劫”,说年代的长久,几几乎不可以数目来计算。“遭”字,同了“遇”字,是一样的,都是碰到的意思,说这样好的佛法,哪怕经过百千万劫的时代,也很难得碰到的。“解”字,是明白的意思。“如来”,是佛的名号。
 
佛总共有十种名号,就是如来(“如”字,是真实不动的意思。“来”字,是佛的智慧光,一切都照到的意思)、应供(佛的智慧满足,福德满足,所以说是两足尊。有了这样的大功德,自然应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了)、正遍知(“正”字,是没有偏见邪见的意思。“遍”字,是周遍的意思。凡夫外道的知见,是偏的、邪的,不能够说是正知。声闻、缘觉、菩萨的知见、虽然是正的,但是不能够周遍,所以也不能够说是遍知,独有佛才能够当这个名号。(知见,就是知识见解)、明行足(“明”,是三明。得了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叫三明。“行”,是指身、口、意三业。

身、口、意三业,完全真正清净,只有佛能够做到。因为明同了行,都满足了,所以叫“明行足”)、善逝(“逝”字,是去的意思,就是实在到不生不灭的那边岸上去了,不会再退到这个生死海里来的意思)、世间解(世界里头,同了跳出三界的一切因果法,没有不了解的意思。(了解,就是明白)、无上士(“士”,是人中最有知识的,不是庸庸碌碌的平常人。“无上”,是最胜的,没有能够胜过他的)、调御丈夫(“调”,是教化的意思。“御”,是引导的意思。“丈夫”,就是男人,俗语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实在“大丈夫”三个字,只有佛能够说)、天人师(“师”,是先生,是师傅,是教师。“天人师”,是天同了人的教师)、佛(梵语叫“佛陀”,是中国的“觉”字,解释就是觉悟的意思)。这个十种名号,都是称佛的。佛有这十种的功德,在各世界里头,最是尊重,所以又叫做“世尊”。不过称“佛”的时候最多。“如来”同了“世尊”两种名号,也还常常称的。那八种名号,就不很常称了。
  
这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现在能够见到听到,并且还能够领受着,依了方法去做,是何等样的福气呢。但是见闻受持,仍旧不过是文字上面的功夫,我现在不独是晓得了文字就算了,还情愿要晓得佛的真真实实的道理哩。
  
佛的真实道理,就是不生不灭,就是佛的寂照圆融的真心(寂,是寂静。照,是用智慧光照了,一切都能够明白的意思。寂,是定的功德。照,是慧的作用。前边“如来”二个字的解释,同这“寂照”两个字的意思道理,都是一样的。圆,是圆通。融,是融合。佛的真心,虽然是寂然不动的,但是智慧的光,一切都能够照到。虽然智慧的光,能够照到一切境界,但是这个心,却仍旧是寂然不动的。寂不碍照,照不碍寂,所以叫“寂照圆融”。○“作用”两个字,很难用俗话来解释,勉强说起来,差不多有手段的意思,有用意的意思),也就是众生的真心。佛同了众生的真心,是一样的,没有两样的。这种道理,能够明白透了,才算是懂得佛法。

回答2:

「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是赞扬佛法的教理无上甚深,无上就是指世间没有一种学问可以超越佛教的义理。   「百千万劫难遭遇」,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舍了人身,来生是否还能再来做人那就难保了。一切要看我们现在所造的是什么业,万一造了恶业,很容易就进入畜生、饿鬼、地狱道,根本没有机会闻修佛法,得道解脱。   「我今见闻得受持」,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地追求与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来奉行与修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学佛者受持佛法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能彻底了解如来的真实教理,信、解、行、证,趣入佛道。   这首偈语可以说是充分地表达了轮回迷途的众生有幸见闻佛法时的欢喜。数百年来虽有许多人曾经试图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不比原作,可见这首诗偈之精妙。颂流传至今,并成为众多修行人颂经之前必不可少的发愿文。千百年后的今天,大凡佛教寺院,每天在未诵经文以前,都要先念这四句“开经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