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学校的广泛关注。这些学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进行各种形式的集体辅导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等等。笔者认为,在这些形式中,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所谓学科教学渗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意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学科渗透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交流合作的和谐等。本文就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科渗透的必要条件
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自己健康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心理健康表现为:
1、在课堂上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看到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昵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差异巨大、甚至判若两人的重要原因。
2、要有时代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要对学生充满真情。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话题每天都在变,生活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他们总是试图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他们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鸣,成为他们可以倾诉心声的伙伴。为此,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广泛的爱好、创造性的思维。要善于向学生坦露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教师开朗、大度、诚挚、宽容,富于创造,学生的心理也会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健康发展。
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依据现代教育教学观,我国现在正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基础。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
1、树立现代学生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决不是只装知识的容器。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断发展,逐渐成熟之中,他们需要尊重、理解、鼓励,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错误,犯了错误又需要真诚的帮助。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
2、树立现代教学观。现代教育理念将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交往”,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或”,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者。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3、树立正确人才观。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只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创新的独到的之处,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要坚持进步就是好学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要让不同类型的不同状况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和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呢?
1、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而且学做人;学生不信赖老师,就不会爱学这门课程,“亲其人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自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自于优良的性格气质。困难失败打不倒,积极进取、笑口常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2、要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营造融洽师生情感氛围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的,具有爱的品格。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爱护儿童。”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与语气要和霭亲切,对学生阐述的观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不管问题多么简单、幼稚,观点是多么可笑、荒谬,言辞多么尖锐,教师都要耐心、适度地进行解答。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要用商量的口气,如用这样的词评语:“这个问题我先谈个人的看法,请同学们看看是否有道理?”提问学生时,要用“请回答”、“请坐下”等词语,学生答对了要给“好”、“很好”“有独到见解”等一些肯定激励性的评价。通过这些尊敬的激励性话语,拉近老师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他们积极的心理体验。此外,平时还要多接触学生,要经常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在平时建立来的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课堂上良好的师生情感。
3、要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语言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着独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关系,摆脱尴尬难堪的困境,减轻焦虑、冰释误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就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问题意识中,包含着人的勇于追求真理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直问直答的低级认知提问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辨疑提问等技巧,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提问、辩论和讨论等。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将质疑升华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教材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高中政治学科就有许多内容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学习《哲学常识》唯物论部分时,教师可以利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地估量和看待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习辩证法部分“矛盾的对立统一”时,要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等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生活在所遇到的问题,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蓬勃向上的精神,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学习《政治常识》时,教师可以运用“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从更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和自尊心、责任感。
总之,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科渗透是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出一名清华学子[心理健康教育微课]_c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