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防治冬季用波美4°~5°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树干、枝条。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菌灵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10~15天一次,连喷2次。
可用1%~2%硫酸钾或5%多硫化钡喷叶背,能抑制病害蔓延,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
防治农药:石硫合剂、硫磺、多·硫、苯菌灵、氟硅唑。
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
发病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在30%~100%范围内孢子均能发芽,相对湿度70%~80%最适。
条件适宜时,成熟的分生孢子经2小时即发芽,25℃经72小时又产生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隔3~5小时又形成一批。气温低的山区较平地桑园易发病,地下水位低、春伐系、过于密植或缺钾桑园发病重。
药剂防治:
1、冬季用波美4°~5°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树干、枝条。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菌灵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10~15天一次,连喷2次。
2、可用1%~2%硫酸钾或5%多硫化钡喷叶背,能抑制病害蔓延,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
3、防治农药:石硫合剂、硫磺、多·硫、苯菌灵、氟硅唑。
4、目前常用的治疗药剂还有40%腈菌唑WP7500倍液、12.5%烯唑醇EC3000倍液等,要注意不要喷洒过多的药剂,以防中毒,可以少量多次。
扩展资料:
1、白粉病在叶背侵入几率更高。
白粉病病菌在草莓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最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白粉病病菌寄生能力很强,没有伤口也可以通过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草莓植株的表皮。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
2、 高湿弱光环境更容易发病。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所以雨过天晴容易发病。草莓白粉病病菌侵染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为80%以上,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0℃病菌繁殖受抑制;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所以,大棚的高湿和温度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3、偏施氮肥更容易发病
由于白粉病病菌是不需要经过伤口侵入,而是通过草莓表皮的气孔侵入的,因此,草莓的器官表皮性状会直接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草莓白粉病
草莓种植户都知道草莓白粉病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迅速发展,蔓延成灾,一般减产30%_40%,严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做好草莓白粉病防治工作很重要,那么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药剂有哪些?效果最好的是什么药剂呢?
草莓白粉病防治时间:
1.在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主动预防2次。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保护?
2.发病后要选用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防治。喷药时主要喷施叶片背面,每次间隔7天,连续喷雾3次。经常使用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如下:
12.5%腈菌唑乳油480 mL/hm2
40%杜邦福星(氟硅唑)乳油135 g/hm2
25%乙嘧酚悬浮剂410 mL/hm2
42.4%氟唑菌酰胺·吡唑嘧菌酯(健达)悬浮剂1000-1500倍液
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露娜森)1500-30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900-1500倍液
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
50%醚菌酯3000倍液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12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通过田间药效实验,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应该属于25%吡唑醚菌酯,效果最差的应该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您认为呢?
订阅农资十万个为什么,了解更多农业技术知识
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可用: 腈菌唑、杜邦福星或氟硅唑、乙嘧酚、氟唑菌酰胺、吡唑嘧菌酯、肟菌酯、氟吡菌酰胺、苯醚甲环唑、世高、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甲基托布津等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
交替轮换使用,仅供参考!
症状:危害叶片、叶柄、果实、果柄等部位。发病部位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后期受害,果面密布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秧苗并加强土肥水管理,防止长势衰弱;②避免多湿和异常干燥,注意通风换气;③及时烧毁或深埋病株;④发芽前及育苗期,喷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