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前217年-前168年),出生地不详,生于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享年50岁。
于1972年出土于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
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扩展资料:
1971年,考古人员对这座马王堆进行发掘时,凭借辛追夫人的棺木,测定了乌木的树龄达两千多年,经过推算,根据乌木年轮的疏密,气象学家绘出了中南地区五千年前至两千年前的降水图,对当时的气候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初辛追夫人的儿子为母亲进奉的藕片,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化,成为一盘细微抖动即粉粹为灰的物品,对长沙地区两千多年的地震史学极富说服力,在地震史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古人员对辛追夫人的尸体进行了解剖,解剖证明了辛追夫人死于胆囊炎引发冠心病急性发作弊死。辛追夫人生前患有胆石症,冠心病、全身性动脉硬化、血吸史等多种疾病。
“沉睡了两千多年的辛追遗体保护良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软骨组织用肉眼就能看清。X光片显示,老太太的骨质比现在60岁的正常人还好。”
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联合公布了出土30年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女主人保存情况的“体检报告”。
这份“体检报告”指出,通过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30年来所使用的保存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还从单独保存的女尸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硬脑膜及女尸保存液和有机玻璃棺内采集可疑霉斑作了细菌和霉菌培养,所检对象均无细菌生长,也没有分离出霉菌。
在无菌条件下,还取女尸右小腿前面皮肤、小腿肌肉组织、肝组织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大部分结构与30年前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女尸的骨结构基本正常,30年前注入血管的造影剂依然清晰可见,古尸体的外形、肤色无明显变化,皮肤仍具有弹性。
这些结果表明,以前使用的保护方法是成功的。 目前,辛追遗体已经搬到湖南省博物馆新的陈列大楼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寝宫”。
“地下寝宫”距离地面8米,恒温恒湿,模仿当年出土时原状修建,置放着大型棺椁,周围还有墓坑模型,接近“老太太”当年沉睡两千多年的地下环境。
辛追,其丈夫权威显赫的利苍,儿子是带兵守戍任将军。因利苍的封地在轪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
据史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其疆域辽阔,为稳固天下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后来这些诸侯随着势力的发展而固隅一方,严重危及了中央集权统治,于是刘邦以种种借口除掉了这些异姓王,以自己的亲戚代之。然而,对长沙国的异姓王吴芮却迟迟未下手,原因是长沙国南边有一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南越国(今广州)。为保住这个战略要地,刘邦既要笼络长沙国,又要防止长沙国叛乱,便施谋略派利苍到长沙国监督吴芮,利苍被封相且封侯,因利苍的封地在轪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利苍死后他的儿子利豨继任爵位(3号墓墓主即利?的兄弟),据此推断,辛追之墓应是孝子利扶所修。最后一代轪侯名为利扶,因其触犯汉朝法律,被剥夺了世袭的爵位,轪侯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辛追夫人一般指马王堆汉墓古尸,1972年在汉朝下葬墓地中发现的一具女尸
马王堆汉墓古尸是指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汉朝下葬墓地中发现的一具女尸。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
尽管地下文物不断面世,但马王堆的文化光芒依然丝毫不减,它在诸多领域的“独一无二”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 于1972年出土于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历史上辛追夫人生于秦始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17年,死于汉文帝12年,也就是公元前168年,终年50岁,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遗体出土马王堆墓,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